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外科学类核心期刊,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两本会刊之一,以“探讨理论,更新知识,指导科研,服务临床”为办刊宗旨,其内容包括外科各个专业,是紧密结合临床实践的全国实验外科专业刊物。设有“论坛”、“述评”、“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动物模型”、“简报”、“综述”等栏目。创刊28年来,本刊立足外科前沿,评论医学资讯,报道实验外科最新科技成果,内容新颖,信息量大,杂志被引频次与影响因子逐年增加,已成为我国中高级外科医师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903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213/R

邮发代号: 38-8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4

出版地区 湖北

出版地区 湖北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9030
  • 国内刊号:42-1213/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1年第1期文章
  • 羟基喜树碱对膀胱癌细胞自分泌的影响

    目的 检测膀胱癌细胞自分泌因子并探讨羟基喜树碱对自分泌的影响。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在无血清培养情况下检测膀胱癌T24细胞株自分泌因子IGF-1、IGF-2、IGF-1受体、白细胞介素(IL)-6受体、IL-6受体表达情况,并进一步用半定量RT-PCR方法观察膀胱灌注药物羟基喜树碱分别在0.005、0.010、0.020mg/L浓度时对前述指标的影响。结果 经羟基喜树......

    作者:孙宏志;凡杰;唐孝达 刊期: 2001- 01

  • 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p16基因缺失突变的研究

    目的 探讨p16基因在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改变。方法 应用多聚酶链(PCR)和多聚酶链-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方法对3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p16基因的缺失、突变进行分析。结果 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p16基因缺失率为18.42%,未观察到突变。缺失、突变率明显低于培养的膀胱癌细胞系。结论 肿瘤细胞自原体转入培养环境的适应阶段p16基因缺失或突变可能有助于肿瘤细胞的增殖,在膀胱肿瘤细......

    作者:杨志伟;郑新民;胡礼泉;李世文 刊期: 2001- 01

  • 8-溴-环腺苷酸对人膀胱癌BIU-87细胞生长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8-溴-环腺苷酸(8-Br-cAMP)对人膀胱癌BIU-87细胞生长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育的人膀胱癌BIU-87细胞受终浓度为1×10-5mol/L的8-Br-cAMP处理后,用RNA斑点印迹技术研究与细胞生长相关的几种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较对照组c-erbB-2基因表达减弱(478.50±221.64对1404.00±342.25,P<0.005)、H-ras基因表......

    作者:单中杰;侯箐岚;王三宝;魏新设;陈奎生;魏金星 刊期: 2001- 01

  • 白细胞介素(IL)-2与IL-4对小鼠膀胱癌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增殖及细胞毒性的协同调节作用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2与IL-4对膀胱癌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体外增殖及细胞毒性免疫调控的协同作用。方法 分离膀胱癌TIL,置于含IL-2和(或)IL-4的完全培养基中培养4周,定期计数TIL增殖数量。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TIL细胞毒性。结果 对比单纯IL-2的培养条件,IL-2联合IL-4后4周时TIL扩增数量是前者的1.65倍(P......

    作者:王志勇;于满;李俊悦;周性明;张忠林 刊期: 2001- 01

  • 阿霉素加环孢素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

    目的 探讨膀胱癌术后复发率。方法 应用阿霉素加环孢素化疗方案行膀胱腔内灌注化疗预防复发;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初发膀胱癌组织42例标本P-糖蛋白(P-gp)和多药耐受相关蛋白(MRP)的表达。结果 42例患者应用阿霉素和环孢素联合腔内灌注化疗,平均观察20.4个月。随访期间未复发38例;4例复发,复发率为9.52%,病理分级与前次相同。初发膀胱癌中,MRP总阳性率为38.1%,P-gp总阳性......

    作者:郭和清;王晶番;李贤初 刊期: 2001- 01

  • 谷胱甘肽S-转移酶-π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在膀胱癌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耐药模式的耐药因子对膀胱癌化疗耐药形成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4例膀胱移行上皮癌和6例正常膀胱粘膜标本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表达,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44例膀胱移行上皮癌GST-π、MRP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2.7%和68.2%,明显高于在正常粘膜的表达(16.7%、33.3%,P>0.05);GST......

    作者:曾晓勇;杨为民;陈忠;杜广辉;陈春莲 刊期: 2001- 01

  • 实验外科与临床实践的结合

    医学是一门应用科学,总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临床医学包括外科学又是借助于基础医学的发展而寻得认识疾病的新观点,防治疾病的新途径。几经发展,实验外科已超出早期旨在验证或改进外科临床的“动物外科”。实验外科今天已经成为外科应用基础研究的主体。外科研究工作者们在实验室利用基础医学各学科的新理论、新成就来深化以至重新认识外科问题,将外科研究从器官、组织深入到细胞、分子水平。同时也从其中寻出外科疾病治......

    作者:孟宪钧 刊期: 2001- 01

  • 重组腺病毒介导CD自杀基因联合野生型p53基因对直肠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目的 观察重组腺病毒介导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和人野生型p53基因共转染对直肠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用携带CD/p53、CD、p53基因腺病毒感染直肠癌细胞SW837,计数瘤细胞集落数,采用四唑蓝比色(MTT法)检测瘤细胞存活率。于60只裸鼠移植瘤内注射重组腺病毒、磷酸盐缓冲液(PBS),测定肿瘤生长抑制率。结果 用CD/p53、CD、p53重组腺病毒感染SW837细胞,加5-FC后细胞集落形......

    作者:于波;李世拥;安萍;陈钢;蔡惠云;郭文华 刊期: 2001- 01

  • 化疗后肠屏障功能损害及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对肠粘膜屏障的作用

    目的 研究谷氨酰胺双肽(Gln)和生长激素(rHGH)对肠粘膜屏障的协同保护作用。方法 将大鼠分为4组:正常饮食组(Chow组):予正常饮食;传统肠外营养组(STD组):予传统肠外营养;Gln组:传统肠外营养+Gln;Gln+rHGH组:传统肠外营养+Gln+rHGH。4组均予腹腔化疗。检测体重,血氨基酸谱、肠粘膜形态学、细菌移位率和肠粘膜通透性。结果 Gln+rHGH组的空肠绒毛高度显著优于其他......

    作者:刘跃武;蒋朱明;徐艳英 刊期: 2001- 01

  • 硒对淋巴细胞杀伤大肠癌细胞过程中Fas/FasL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硒对淋巴细胞抗大肠癌过程中凋亡相关基因Fas/FasL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半胱氨酸硒作为影响因素,人T淋巴细胞为效应细胞及人结肠癌细胞(LoVo细胞株)为靶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凋亡细胞荧光计数检测凋亡细胞的数量,逆转录-聚合酶链(RT-PCR)反应、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硒对效应细胞杀伤肿瘤细胞过程中Fas/FasL表达的影响。结果 不同浓度的半胱氨酸硒(0.5、1.0......

    作者:赵任;郁宝铭;郑民华;李东华;周鸿志;张国驰;童善庆 刊期: 2001-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