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外科学类核心期刊,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两本会刊之一,以“探讨理论,更新知识,指导科研,服务临床”为办刊宗旨,其内容包括外科各个专业,是紧密结合临床实践的全国实验外科专业刊物。设有“论坛”、“述评”、“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动物模型”、“简报”、“综述”等栏目。创刊28年来,本刊立足外科前沿,评论医学资讯,报道实验外科最新科技成果,内容新颖,信息量大,杂志被引频次与影响因子逐年增加,已成为我国中高级外科医师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903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213/R
邮发代号: 38-8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4
出版地区 湖北
出版地区 湖北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9030
- 国内刊号:42-1213/R
- 出版周期:月刊
-
骨桥蛋白促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和意义,为筛选促进伤口愈合的外用药物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建立创伤实验性模型,将其分为OPN组、血清组、EGF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blot分析等方法检测Ⅰ型胶原和羟脯氨酸含量.结果(1)形态学改变:术后第1天,OPN组创面可见有少量的渗出物.术后第2~3天,血清组虽有肉芽组织增生,但没有充满伤口底层;而OPN组、EGF组的创面肉......
作者:李秉慧;宋杏丽;周强;韩梅;温进坤 刊期: 2004- 11
-
外固定器轴向加压骨折端髓内、髓外在体生物力学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外固定器固定骨折时轴向加压骨折端髓内、髓外的在体生物力学变化.方法选用健康大耳白兔18只,随机均分A、B组,A组为髓外测量组,B组为髓内测量组,根据轴向加压的大小各分为A1和A2,B1和B2组.结果A组加压定标曲线早期变化大,达到稳态后与髓腔内趋势相同,但髓腔外应变值明显大于髓腔内.B组加压达到稳态时间短,应变绝对值较A组小;加压后达到稳态前,A1与A2相比,衰减速度低,B1与B2相比结果......
作者:明江华;杨奎;唐新宇;李家元;胡佑伦 刊期: 2004- 11
-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
目的观察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hu-EPO)治疗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和心肌细胞凋亡情况,探讨其机制.方法32只SD大鼠分空白组(ham)、心肌梗死组(MI)和治疗组(MI+EPO),结扎左冠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的模型,治疗组每天腹腔注射5000IU/kg体重hu-EPO共7d,14d后所有大鼠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脏切片原位末端标记(TUNEL)检测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检测bcl-2、bax表达.结果心肌......
作者:杜心灵;叶亮;夏家红 刊期: 2004- 11
-
组织原卟啉IX与大鼠大肠癌在体自体荧光差异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组织原卟啉IX含量与大鼠大肠癌在体自体荧光差异的相关性.方法60只SD大鼠以1,2-二甲肼(Dh)25mg/kg体重注射腹腔,1周1次,持续18周,成功诱导大鼠大肠癌.20周后以370nm激光诱导自体荧光检测分析系统采集实验组大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400~700nm范围内的在体自体荧光;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癌组织原卟啉IX、正常组织原卟啉IX.结果各组组织在体自体荧光光谱460nm左右处大......
作者:张阳德;王绍闯;李年丰;赵劲风;张波;黄林;谭亮;刘蔚东 刊期: 2004- 11
-
人肠上皮细胞耐受内毒素的分子机制
目的观察人肠上皮细胞对内毒素刺激的反应性,探讨其耐受内毒素的分子机制.方法分别用凝胶迁移阻滞法(EMSA)和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检测系列浓度的内毒素刺激人小肠上皮细胞株hIC)1h后细胞核转录因子(NF-κB)的活性变化和刺激18h后细胞白细胞介素-8(IL-8)的分泌水平.用核糖核酸酶保护法(RPA)检hIC内毒素相关受体--Toll样受体4(TLR4)、CD14和MD-2mRNA的......
作者:张道杰;蒋建新;陈永华;朱佩芳 刊期: 2004- 11
-
联合药物预处理对非协调性异种心脏移植物的影响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环孢素A(CsA)和来氟米特(Lef)预处理对豚鼠-大鼠非协调性异种心脏移植物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移植大鼠分为4组:A组(CVF,n=10);B组(CVF+CsA,n=8);C组(CVF+Lef,n=5);D组(CVF+CsA+Lef,n=11);记录移植物存活时间,检测移植物病理组织学,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移植物CD68、CD57表达情况,TUNEL法检测移植物细胞凋亡.结......
作者:黄雪珊;陈道中;陈良万;康明强;郑宇辉;廖崇先 刊期: 2004- 11
-
低氧诱导因子-1α在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
目的观察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CII)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制备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于再灌注后8、12、24h,3和5d取腰骶段的脊髓,以假手术组大鼠相同阶段的脊髓为对照,采用Westernblotting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伤后脊髓组织hIF-1α的表达变化.结果再灌注8h左右hIF-1α在整个脊髓灰质开始表达上调,在24h达峰值,在伤后3d......
作者:薛文;孙正义;张海鸿;刘京升;康学文;孟涛 刊期: 2004- 11
-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在肢体动脉缺血时的作用
目的探索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方法.方法建立鼠后肢缺血动物模型,将取于自体的骨髓干细胞(BMSC)制成悬液注射于缺血部位肌肉内共7点,每点间隔0.2cm,4周后行动脉造影,并取肌肉标本测定毛细血管密度.结果动脉造影显示治疗组缺血肢体侧枝动脉明显增多;毛细血管密度增加,每高倍镜视野达到5个,与缺血组(2个/高倍镜)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是一种新......
作者:金毕;赵玉国;程丽;杜玉清;田元 刊期: 2004- 11
-
白细胞介素-10选择性抑制钛颗粒激活的巨噬细胞活性研究
目的本实验研究钛颗粒通过特定的信号传递通道激活巨噬细胞的转录因子核因子-IL-6(NF-IL-6)、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检测白细胞介素(IL)-1β、-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并采用细胞因子抑制剂IL-10处理巨噬细胞,观察其对巨噬细胞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从健康人外周静脉血中分离单核/巨噬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巨噬细胞处理用钛颗粒浓度为0.075%(体积比).IL-10组先......
作者:王毅;何川;杨庆铭;邓廉夫;Sturad Goodman 刊期: 2004- 11
-
缺血预处理对兔主动脉阻断后脊髓一氧化氮、后肢神经功能和肌电图的影响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PC)对缺血预处理对兔主动脉阻断后脊髓功能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24只日本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和IPC保护组(C组),每组8只.分别于首次预处理即刻(C-40)、缺血即刻(I0)、缺血45min(I45)、再灌注后60?min(R60)和术后7d处死动物前即刻(R7d)采血检测血清和R7d脊髓组织NO的浓度.术后观察后肢神经功能的评分、......
作者:周青山;解小丽;涂仲凡;高尚志;余奇劲;黄海波;熊贵先 刊期: 2004- 11
动态资讯
- 1 小干扰RNA沉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ACHN肾癌细胞黏附、侵袭及迁移的影响
- 2 转录因子Sp1在肾盂尿路上皮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3 含钙镁生物敷料在氢氟酸烧伤创面的应用
- 4 维生素E琥珀酸酯上调Fas表达诱导乳腺癌Bcap-37细胞凋亡的研究
- 5 肝组织器官工程血管化的研究进展
- 6 微小RNA-335靶向Sp1对乳腺癌细胞株MCF-7增殖的调控作用
- 7 乌司他丁对犬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 8 反义寡核苷酸联合磁性载药微球靶向治疗耐药裸鼠人胰腺癌
- 9 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脂蛋白受体表达的影响
- 10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MMP2 mRNA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 mRNA在人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 11 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纳米粒运载的阿霉素在大鼠体内的分布
- 12 蓬乱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 13 乳腺癌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关系研究进展
- 14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调控肝癌细胞功能的研究
- 15 血栓前体蛋白对瓣膜置换术后血栓形成的意义
- 16 浅蓝霉素预处理对小鼠原位脂肪肝移植的影响
- 17 脑室出血单双管脑室外引流并发症的比较
- 18 氟尿嘧啶、多西他赛和奥沙利铂新辅助化疗联合肠内肠外营养治疗胃癌伴幽门梗阻兔模型的研究
- 19 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改进的解剖依据和临床应用研究
- 20 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和更昔洛韦对膀胱癌细胞的旁观杀伤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