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外科学类核心期刊,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两本会刊之一,以“探讨理论,更新知识,指导科研,服务临床”为办刊宗旨,其内容包括外科各个专业,是紧密结合临床实践的全国实验外科专业刊物。设有“论坛”、“述评”、“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动物模型”、“简报”、“综述”等栏目。创刊28年来,本刊立足外科前沿,评论医学资讯,报道实验外科最新科技成果,内容新颖,信息量大,杂志被引频次与影响因子逐年增加,已成为我国中高级外科医师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903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213/R
邮发代号: 38-8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4
出版地区 湖北
出版地区 湖北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9030
- 国内刊号:42-1213/R
- 出版周期:月刊
-
单极电凝免缝合技术在猪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模型中的应用
目的建立单极电凝免缝合技术在猪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中应用的动物模型.方法选取6头贵州小型猪,行与腰骶肌平行切口,暴露一侧肾脏,在不阻断肾动脉的情况下于中极剪下约2cm×2cm×2cm肾脏组织,单极电钩电凝止血,不缝合肾脏创面.术中记录手术时间及肾脏出血量.术后3只猪饲养1个月,观察尿液颜色、毛色、行动反应能力等变化.3只猪于术后第7天处死,取术肾观察手术创面病理改变.结果6头猪手术均安全顺利进行,单......
作者:徐元高;裴军;宋赏;冯梅;李凯;徐述雄;罗光恒;王元林;石华 刊期: 2019- 01
-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永生化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目的建立永生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系并探讨永生化对HUVECs增殖、凋亡及成瘤性影响.方法扩增并提取猿猴病毒40大T抗原(SV40LT)和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催化亚基(hTERT)基因,反转录病毒载体介导感染HUVECs;筛选2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后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成像鉴定目的基因是否转入HUVECs;细胞计数法比较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裸鼠成瘤实验检测细胞恶性转化.......
作者:李盛波;郑勇斌 刊期: 2019- 01
-
第10号染色体上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酯酶基因抑制剂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第10号染色体上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酯酶基因(PTEN)抑制剂牛细小病毒bpV(pic)对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取胚胎16dSD大鼠的大脑皮层,制成干细胞悬液,细胞分组为:A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B组(实验组):bpV处理组(培养液中含bpV).于第5天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两组干细胞球的数量,行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试验检测NSCs增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
作者:刘倩倩;姚麒;龚佩佩;蒋锐;杨甫;沈剑虹 刊期: 2019- 01
-
微小RNA-96对结直肠癌细胞迁移及侵袭的影响
目的观察微小RNA(miRNA,miR)-96对SW620结直肠癌细胞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方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法检测SW620、SW480、HT-29、HCT116、LoVo、CaCo-2结直肠癌细胞,NCM-460正常结肠上皮细胞中miR-96的表达,应用LipofectamineTM3000将miR-96抑制物、miR-96阴性对照(NC)转染到SW620细胞,R......
作者:胡思锋;王庆光;李耀锋;孟凡美;姜超 刊期: 2019- 01
-
微小RNA-221靶向HMBOX1对胃癌细胞生物学功能影响
目的观察微小RNA(miRNA,miR)-221p的靶点及其对胃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miR-221的可能靶点,并构建plenti-miR-221过表达载体,包装慢病毒,通过感染高转移胃癌细胞GC9811P建立miR-221稳定表达细胞株(观察组),同时建立对照细胞株(对照组).采用Westernblot检测对照组和观察组细胞miR-221靶基因蛋白表达水平,采用细胞计数试......
作者:马钊;谷军保;鲍学斌 刊期: 2019- 01
-
依托咪酯对过氧化氢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及机制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PC12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H2O2组(200μmol/LH2O2),依托咪酯低、中、高浓度组,并分别检测各组细胞活力、凋亡、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Caspase-9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B淋巴细胞瘤......
作者:张建军;王东;尚峰 刊期: 2019- 01
-
急性肝损伤大鼠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和调节性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大鼠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连续2周以10ml/kg的剂量给模型组大鼠灌服30°、40°或50°白酒,对照组大鼠则灌服等体积的蒸馏水,末次灌胃12h后处死.采用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检测试剂盒检测大鼠外周血AST、AL......
作者:王天宝;田玉伟;朱斌 刊期: 2019- 01
-
应用丙戊酸钠逆转组蛋白低乙酰化水平抑制肝癌细胞裸鼠移植瘤增殖细胞核抗原、乙酰肝素酶表达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PA)逆转染色体组蛋白低乙酰化水平对肝癌细胞SMMC-7721裸鼠移植瘤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乙酰肝素酶(HPA)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相关机制.方法建立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荷瘤裸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腹腔注射丙戊酸钠和二甲基亚砜,观察两组裸鼠肿瘤生长,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移植瘤组织PCN......
作者:高峰;张猛;耿艳;杨季红 刊期: 2019- 01
-
肝激酶B1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其与患者术后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肝激酶B1(LKB1)对肝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及与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LKB1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包装慢病毒感染高转移肝癌细胞MHCC97H,建立LKB1对照MHCC97H细胞株(对照组)和LKB1过表达MHCC97H细胞株(观察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Transwell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细胞的侵袭能力.并选取我院接......
作者:万百顺;张玲;王效谦;贺涛;张珉 刊期: 2019- 01
-
黄芩素与5-氟尿嘧啶联用对肝癌耐药细胞株增殖及凋亡的诱导作用
目的观察黄芩素对肝癌耐药细胞株应用5-氟尿嘧啶(5-Fu)化疗后增殖及凋亡诱导作用的影响.方法通过培养人肝癌耐5-Fu细胞株Be17402/5-Fu,将细胞分为对照组、5-Fu组、黄芩素组、黄芩素+5-Fu组,采用噻唑蓝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锭双染色流式细胞术实验检测细胞凋亡,明确黄芩素对耐药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黄芩素+5-Fu组与5-Fu组比较,黄芩素浓度为1......
作者:郭瑛;李君;田红卫;李真真;田静;张栩锐;张淑群;李宗芳 刊期: 2019- 01
动态资讯
- 1 FasL逆转录病毒转移体系的建立及其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
- 2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诱导雄性大鼠发生尿道下裂的分子作用机制
- 3 陷阱受体3基因的表达与肝癌抵抗药物诱导的细胞凋亡研究
- 4 AutoCAD软件对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X线片的预测和评估
- 5 自制微型轴流血泵对缺血后心脏左心辅助机制的实验研究
- 6 p53与端粒酶逆转录酶在膀胱移行上皮癌的表达和作用
- 7 小型猪简易原位灌注自体肝移植模型的建立
- 8 延长瘤夹时间对动脉瘤模型失血性休克的影响
- 9 自身免疫性肝炎肝脏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基因甲基化调控调节性T细胞增殖和功能
- 10 气管切开插管留置大鼠肺部β-防御素-2及相关免疫指标的改变
- 11 明胶-白芨胶/丹参多孔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 12 显微外科技术预构组织工程骨血管化的比较
- 13 外周血T淋巴细胞嗜银染色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疗效的评估
- 14 肺癌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过表达与女性、非吸烟、腺癌和基因突变的关系
- 15 腹腔镜肾上腺手术三种入路的临床疗效比较
- 16 股骨小转子未固定的抗旋髓内钉治疗Evans-Jensen Ⅲ型转子间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 17 肝再生增强因子对肝硬化大鼠50%肝切除术后余肝再生的影响
- 18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美洛昔康在大鼠睾丸扭转损伤修复中的治疗作用
- 19 微小RNA-338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抑制肺癌转移的机制
- 20 外消旋聚乳酸/神经生长因子复合膜包绕神经缝接部位促进神经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