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外科学类核心期刊,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两本会刊之一,以“探讨理论,更新知识,指导科研,服务临床”为办刊宗旨,其内容包括外科各个专业,是紧密结合临床实践的全国实验外科专业刊物。设有“论坛”、“述评”、“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动物模型”、“简报”、“综述”等栏目。创刊28年来,本刊立足外科前沿,评论医学资讯,报道实验外科最新科技成果,内容新颖,信息量大,杂志被引频次与影响因子逐年增加,已成为我国中高级外科医师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903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213/R
邮发代号: 38-8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4
出版地区 湖北
出版地区 湖北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9030
- 国内刊号:42-1213/R
- 出版周期:月刊
-
胰腺外科实验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胰腺外科作为外科临床的难点之一,也是多年来实验研究的热点。由于胰腺解剖、病理生理的固有特点以及胰腺疾病病情的复杂、多变及凶险性,要从本质上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进一步指导和规范疾病的治疗,从而取得临床治疗效果的实质性突破,仍需作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作者:王春友 刊期: 2001- 04
-
人预存天然抗体与猪胰腺细胞的异种反应性研究
目的分析人预存天然抗体与猪各种胰腺细胞的异种反应性及其同种型。方法将患者和正常人血清预先加热灭活并按1∶2、1∶4、1∶8、1∶16、1∶32倍比稀释,分别同猪胰腺冰冻切片于37℃下孵育30min,冲洗后组织进一步用免疫荧光标记的羊抗人IgG和IgM抗体于37℃下孵育30min。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人预存天然抗体与猪胰腺细胞的反应性。结果55.6%的患者和55.0%的正常人体内均存在着抗猪内......
作者:张伟杰;熊沛;刘绍春 刊期: 2001- 04
-
胰腺肿瘤缺血再灌注加微球栓塞后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
目的探讨胰腺缺血再灌注加微球栓塞对鼠胰腺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λ-干扰素(IFN-λ)含量及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大鼠胰腺尾部胰腺肿瘤形成后,阻断及开放胰腺尾部主要供血血管脾下动脉各30min,并经脾下动脉注入微球栓塞微血管,然后结扎脾下动脉。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4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TNF-α、IL-2和IFN-λ的含量及观察胰腺肿瘤体积的变化。结果胰......
作者:秦仁义;Abdullah S;Ahmed;邹声泉;吴在德;裘法祖 刊期: 2001- 04
-
急性坏死型胰腺炎大鼠肠粘膜CD44 mRNA的表达及生长激素的作用
目的观察急性坏死型胰腺炎(ANP)大鼠肠粘膜CD44mRNA表达、并探讨其与肠粘膜T淋巴细胞亚群和病理形态学变化的关系及生长激素(GH)的作用。方法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O);ANP组;ANP+GH组(0.75U/kg体重)。大鼠胰胆管内逆行推注5%牛磺胆酸钠溶液(1ml/kg体重)制备ANP模型。术后6、12、24h分批处死。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研究CD44mRNA的表达。免疫......
作者:王兴鹏;王冰娴;徐选福;谢传高;吴凯;徐敏 刊期: 2001- 04
-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内皮素和P-选择素的变化及生长抑素对其的影响
目的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P-选择素的变化特点以及生长抑素对其的影响。方法将6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SAP和轻型胰腺炎(MAP)组,并将32例SAP患者分为一般治疗组和生长抑素组,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血浆ET和P-选择素。结果入院24?h内SAP组ET和P-选择素分别为(165.45±9.07)ng/L和(72.16±5.34)μg/L,均显著高于MAP组和正常对照......
作者:曾晓华;朱仕钦;黄伟光;余永康;李生伟;孙建明 刊期: 2001- 04
-
网膜淋巴管状斑在鼠胰腺癌转移中的意义
目的利用仓鼠胰腺癌模型研究大网膜淋巴管状斑在胰腺癌播散、转移中的意义。方法用PGHAM-1细胞系建立胰腺癌侵犯胰腺被膜动物模型共15只。第7、14和21天各剖杀5只,肉眼、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癌细胞播散、入侵和转移的形态学改变。结果模型仓鼠网膜上的管状斑于第7天显示微转移灶;壁层腹膜的间皮细胞开始脱落。第14天显示多个较大的微转移灶;壁层腹膜的间皮细胞大片脱落,癌细胞粘附到裸露的基底膜上;第21天微转......
作者:吕毅;刘红山;王博;刘昌;仵正;潘承恩 刊期: 2001- 04
-
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骨组织甲状旁腺素受体mRNA的表达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低钙血症的发生机制。方法逆行性胰管注射牛磺胆酸制作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动物模型。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28只,SAP组28只,SAP治疗组18只,假手术治疗组16只。治疗组采用大鼠甲状旁腺素(ratPTH)和人甲状旁腺素相关肽(hPTHrP)。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动态观察骨组织甲状旁腺素受体mRNA的表达。检测血钙变化。结果SAP大鼠起病后12、48h血......
作者:黄鹤光;冷希圣 刊期: 2001- 04
-
中药复方“清下1号”对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局部微循环损伤的作用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水肿性胰腺炎(AEP)动物模型的早期微循环改变及中药复方清下1号(MCP-1)对AEP胰腺微循环的作用。方法用异硫氰酸荧光素-荧光标记红细胞(FITC-RBC)胰腺活体微循环技术、微血管树脂/墨汁灌注光镜和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技术,用蛙皮缩胆囊肽诱发大鼠急性胰腺炎(AP)动物模型,观察36只Wistar大鼠的早期微循环改变、MCP-1应用后胰腺局部微循环的反应。结果与AEP自然病程组......
作者:周总光;程中;舒晔;陈友岱;王蓉;彭雪梅;张肇达;孙炜 刊期: 2001- 04
-
p16、p21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
目的探讨p16、p21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46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p16、p21蛋白和PCNA进行检测。结果胃癌组织中p16、p21蛋白和PCNA的阳性率分别为21.05%、28.26%、73.91%,与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58.70%、65.21%、23.91%差异有显著性(P......
作者:张俊华;吕光成 刊期: 2001- 04
-
FAK和整合蛋白α5、β1亚基在胃癌中表达的比较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比较粘着斑激酶(FAK)和整合蛋白(integrin)α5、β1亚基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亲合素生物素法(ABC)检测75例胃癌及癌旁组织石蜡标本FAK和整合蛋白α5、β1亚基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FAK、整合蛋白α5亚基和整合蛋白β1亚基的表达为或分别是胃癌组织57%、29%和25%,癌旁组织4%、76%和84%;......
作者:苏剑敏;周逸平;王丽影;查锡良;桂律 刊期: 2001- 04
动态资讯
- 1 外显子测序技术在胰腺癌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 2 药物容量对局部灌注药物保护缺血脊髓模型的影响
- 3 茉莉素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K-N-SH的抑制增殖及诱导凋亡作用
- 4 蛋白质组学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 5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致雄性大鼠肛门直肠畸形的机制
- 6 奥曲肽对胰腺炎相关性腹水所致肠损伤的疗效
- 7 整合素α4、β7在胃癌中的表达
- 8 负压封闭引流对创面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及IκBα磷酸化的影响
- 9 足叶乙甙诱导胃癌细胞蛋白激酶B表达的研究
- 10 右心房压力增高状况下5 mm可调式房间隔造口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 11 原位脾切除在粘连性脾脏患者术中的应用
- 12 前列腺素E1抑制血吸虫病家兔肝脏星状细胞活化研究
- 13 醋甲唑胺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 14 增殖及非增殖腺病毒载体介导的RNA干扰对肾癌细胞杀伤作用
- 15 马血清致敏条件下鸡乙醇性股骨头坏死模型的制作
- 16 体外持续培养对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
- 17 微波消融联合树突状细胞瘤内注射对荷瘤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 18 Ras相关的C3肉毒素底物1在草酸所致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氧化损伤中的作用
- 19 4-1BBL基因转染对小鼠体内胃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 20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大鼠模型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