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外科学类核心期刊,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两本会刊之一,以“探讨理论,更新知识,指导科研,服务临床”为办刊宗旨,其内容包括外科各个专业,是紧密结合临床实践的全国实验外科专业刊物。设有“论坛”、“述评”、“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动物模型”、“简报”、“综述”等栏目。创刊28年来,本刊立足外科前沿,评论医学资讯,报道实验外科最新科技成果,内容新颖,信息量大,杂志被引频次与影响因子逐年增加,已成为我国中高级外科医师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903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213/R
邮发代号: 38-8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4
出版地区 湖北
出版地区 湖北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9030
- 国内刊号:42-1213/R
- 出版周期:月刊
-
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浆及腹腔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改变
目的研究大鼠失血性休克前后血浆及腹腔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将30只大鼠分为失血性休克组(20只)和对照组(10只),观察大鼠休克前后血浆和腹腔巨噬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IL-8改变.结果失血性休克90min后大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TNF-α、IL-1β、IL-6和IL-8显著减少(P<0.01),而血浆中这些细胞因子水平明显升高(P<0.0......
作者:陈斌;倪勇;陈剑雄;王成友 刊期: 2001- 06
-
鸟苷酸结合蛋白在失血性休克大鼠心肺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失血性休克大鼠心肺组织鸟苷酸结合蛋白(G蛋白)的变化.方法颈总动脉放血,使平均动脉压降至45mmHg(1mmHg=0.133kPa)稳定1h致大鼠中度失血性休克模型,6h后用Westernblot法测定心肺组织Gsa、Gia、Gqa、Goa的含量.结果休克后心脏膜组织Gsa两条带(84.2±58)%;(84.6±4.2)%较对照组(100%)显著降低.Gia(159.4±7.7)%和Gqa......
作者:熊仁平;周元国;王华 刊期: 2001- 06
-
一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既符合临床特征、又简便易行的标准大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模型.方法用人为方法使大鼠失血0.5~0.7ml、两后肢粉碎性骨折合并软组织挫裂形成严重复合伤,以诱发MODS;参照临床标准提出大鼠的实验诊断标准;观察并检测84只大鼠和16只对照大鼠在创伤8、24和48h后生化和病理变化.结果大鼠创伤24h后,肌酐、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羟丁酸脱氢酶和谷丙转氨酶浓度分别达到(140.......
作者:庞荣清;陈忠明;徐永清;潘兴华;陈志龙;王力 刊期: 2001- 06
-
维拉帕米对胶原基因表达及大鼠腹膜粘连形成的影响
目的探讨维拉帕米(Verapamil)在胶原基因表达及大鼠腹膜粘连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通过造成腹壁和盲肠浆膜的均一缺损制成大鼠粘连模型;关腹前注入1ml生理盐水或维拉帕米(0.002kg/L);术后7d进行粘连评分;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各组织标本Ⅰ(α2)、Ⅲ(α1)型胶原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腹膜相比,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粘连组织Ⅰ(α2)、Ⅲ(α1)型胶原基因m......
作者:王勇;陈道达;张景辉 刊期: 2001- 06
-
循证医学与实验外科
一、循证医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循证医学(EBM)的概念和实践风起云涌于上个世纪80年代,既有深刻的社会根源也是技术与信息科学高度发展的结果.EBM的概念对传统价值观、方法学和实验与临床医学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但现在对EBM的内涵与外延尚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认识,如何在新的构架下从事研究和工作,如何看待既往的医疗实践和研究体制,现在还没有一个成型的意见,对不少问题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人们只是看到旧的体......
作者:冷希圣 刊期: 2001- 06
-
激光间质热治疗对大鼠脑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激光间质内热疗(ILTT)是否诱导大鼠C6脑胶质瘤细胞凋亡.方法SD大鼠70只,尾状核接种C6鼠脑胶质瘤细胞20d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和ILTT后2、6、12、24、48h实验组,每组10只.ILTT后不同时段按不同的检测要求保存标本.电镜观察、流式细胞仪分析和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分析ILTT诱导C6胶质瘤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电镜观察其呈现......
作者:刘斌;雷霆;李龄;吴承远 刊期: 2001- 06
-
tk基因/GCV系统联合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衍生物治疗鼠脑胶质瘤
目的研究逆转录病毒介导的tk基因/GCV系统联合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衍生物治疗鼠脑胶质瘤.方法分别用tk基因/GCV系统、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衍生物和两者联合进行治疗鼠脑胶质瘤,在治疗前、治疗后第8、15、21天分别用核磁共振(MRI)增强测量肿瘤大小,观察治疗后生存期.结果联合tk基因/GCV系统和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衍生物比单用其中一种的治疗效果好.结论tk基因/GCV系统联合重组人肿瘤......
作者:李涛;李承晏;李玲莉;徐亚林;曹剑锋;封江南 刊期: 2001- 06
-
星形细胞瘤PTEN基因突变或缺失与血管形成的关系
目的研究星形细胞瘤PTEN基因功能状态及其与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电泳分析(PCR-SSCP)结合银染技术和双重PCR检测10例正常脑组织、10例脑膜瘤和62例星形细胞瘤PTEN基因第5外显子点突变与基因缺失情况;选用CD34作为肿瘤微血管标记物,测定星形细胞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星形细胞瘤PTEN基因点突变率和缺失率分别为11.29%(7/62)和41.94%......
作者:王锐;杨卫忠;石松生 刊期: 2001- 06
-
垂体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管形成的关系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垂体瘤中的表达,探讨VEGF与垂体瘤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2例垂体瘤组织VEGF蛋白表达和微血管计数.结果VEGF蛋白表达阳性者37例,阴性者5例;微血管密度(MVD)在阳性组为47.93±15.82,阴性组为18.12±4.39,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VEGF表达与MVD之间存在相关性(r=0.79,P<0.001)......
作者:潘力雄;刘运生 刊期: 2001- 06
-
去甲二氢愈创木酸对恶性胶质瘤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去甲二氢愈创木酸(NDGA)对人恶性胶质瘤细胞系SHG-44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流式细胞仪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的情况,利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培养细胞分化和凋亡的情况.结果在200μmol/L浓度范围内,NDGA可使SHG-44细胞增殖受阻于G1→S期,且NDGA液浓度越高,这种作用越明显,即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作者:郭德玉;陈意生;卞修武;史景泉;辛榕 刊期: 2001- 06
动态资讯
- 1 冠心病血运重建术与趋化性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
- 2 肝癌的微血管密度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
- 3 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制备工艺的优化及缓释性的研究
- 4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 5 阻断第二信号诱导骨移植后对淋巴细胞亚群的抑制作用
- 6 Notch1信号通路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 7 高原与平原枪弹伤组织金葡菌增殖情况的关系
- 8 组织工程瓣膜天然支架去细胞方法的比较
- 9 转录因子Spl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进展期肾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10 草酸钙结石患儿的肠道产甲酸草酸杆菌与尿草酸的关系
- 11 过氧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配体对人肝癌细胞系BEL-7402细胞周期的影响
- 12 新型重组融合蛋白MG7-scFv/SEB联合肿瘤坏死因子-α治疗大鼠胃癌移植瘤
- 13 慢病毒载体介导的低氧诱导因子-1α在脂肪源性干细胞中的表达
- 1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人肝癌细胞系MHCC97-H增殖能力的影响
- 15 胰腺星状细胞在胰腺癌微环境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 16 冷/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大鼠肝脏细胞能量状态、凋亡和胀亡的影响
- 17 双基因重组载体转染乙醇诱导的兔干细胞对其成脂与成骨基因表达的影响
- 18 转染ERα基因对MDA-MB-231乳腺癌细胞白细胞介素-8表达的影响
- 19 紫草宁对乳腺癌细胞的作用
- 20 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2在结直肠腺瘤及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