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外科学类核心期刊,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两本会刊之一,以“探讨理论,更新知识,指导科研,服务临床”为办刊宗旨,其内容包括外科各个专业,是紧密结合临床实践的全国实验外科专业刊物。设有“论坛”、“述评”、“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动物模型”、“简报”、“综述”等栏目。创刊28年来,本刊立足外科前沿,评论医学资讯,报道实验外科最新科技成果,内容新颖,信息量大,杂志被引频次与影响因子逐年增加,已成为我国中高级外科医师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903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213/R
邮发代号: 38-8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4
出版地区 湖北
出版地区 湖北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9030
- 国内刊号:42-1213/R
- 出版周期:月刊
-
大鼠颅脑损伤后细胞凋亡及纳络酮的抗凋亡作用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时相特点及其药物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结合流式细胞术对外伤组、伤后纳络酮治疗组及对照组大鼠伤侧大脑皮质的细胞凋亡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凋亡细胞从伤后24h开始逐渐增多,伤后3~5d发展到顶峰,此后逐渐下降;而纳络酮治疗组各时相点凋亡细胞数均明显低于外伤组.结论外伤后第3~5天是细胞凋亡的高峰期,纳络酮具有显著的抗凋亡作用.......
作者:沈波;朱志安 刊期: 2002- 01
-
短暂缺血预处理减轻缺血性脑损伤的研究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对再次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SD大鼠分为3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右侧颈内动脉灌注(SI)、双侧颈总动脉夹闭(BCAO)和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并生理盐水右侧颈内动脉灌注(BS).每次持续3min,间隔7min,反复3次.24h后作经插线右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观察MCAO后脑组织含水量、血脑屏障通透性(以脑伊文思蓝含量表示)和梗死体积.结果BS组MCAO后24h和48h脑伊文......
作者:张法永;陈衔城;吴劲松;鲍伟民;任惠民 刊期: 2002- 01
-
脑胶质瘤中p16蛋白、nm23蛋白及c-erbB-2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p16蛋白、nm23蛋白及c-erbB-2蛋白在脑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0例脑胶质瘤中p16蛋白、nm23蛋白及c-erbB-2蛋白的表达.结果p16蛋白、nm23蛋白及c-erbB-2蛋白在脑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3%和90%(P......
作者:王辉;胡维维;梁英锐;李广民;李烈 刊期: 2002- 01
-
颅脑损伤实验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当前,颅脑损伤的实验研究主要是围绕颅脑损伤后继发性损伤机制展开的.近年来神经化学、病理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使颅脑损伤的基础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人们已认识到,颅脑损伤是一系列细胞、分子事件综合作用的结果,概括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颅脑损伤后脑生化及代谢研究......
作者:赵继宗;肖新如 刊期: 2002- 01
-
雌激素受体β在乳腺癌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人乳腺癌新鲜标本中ERβ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用Westernblot法检测86例乳腺癌手术标本中ERβ蛋白含量,分析它和临床病理生物学特性的关系.结果86例乳腺癌中,ERβ蛋白低表达53例,占61.6%;高表达33例,占38.4%.表达水平和患者的绝经状态、病理分级、PR水平以及PS2水平相关(P0.05).根据ERα和PR分组后,ERα+/PR+组的ERβ蛋白高表达比例低于ERα-/......
作者:温险峰;沈镇宙;吴炅;沈赞;沈坤炜;陆劲松;邵志敏 刊期: 2002- 01
-
二甲基苯蒽诱导大鼠乳腺癌发生过程中周期蛋白D1、p53表达
目的探讨周期蛋白D1(cyclinD1)、p53蛋白在大鼠乳腺癌生过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雌性Wistar大鼠120只,利用二甲基苯蒽200mg/kg体重灌胃,复制大鼠乳腺癌动物模型,应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C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周期蛋白D1、p53蛋白在正常乳腺、不典型增生乳腺及乳腺癌中的表达.结果在正常乳腺组织中无cyclinD1、p53蛋白表达,不典型增生乳腺组织中无p53蛋白表达,......
作者:张毅;姜军;韩晓蓉;刘丽梅 刊期: 2002- 01
-
乳腺癌端粒长度与端粒酶活性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检测乳腺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端粒(TLM)长度、端粒酶(TLMA)活性的表达,探讨乳腺癌端粒长度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端粒酶重复扩增实验(TRAP)-银染法检测端粒酶活性,以地高辛标记的Southern杂交的方法检测端粒长度.结果端粒酶活性在乳腺癌TNM分期的进展中由Ⅰ期的59.1%增高到Ⅳ期的92.9%,而端粒长度在乳腺癌TNM分期的进展中不断缩短,由Ⅰ期的(7.54±0.95)kb缩短......
作者:王欣;邹声泉 刊期: 2002- 01
-
端粒酶反义寡核苷酸对乳腺癌端粒酶活性及细胞生长的影响
目的探讨端粒酶反义寡核苷酸对人乳腺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及抑制端粒酶活性以控制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可能性.方法采用10μmol/L与端粒酶催化亚基(hTRT)mRNA互补的反义寡核苷酸处理乳腺癌细胞;于处理后24、72h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及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细胞端粒酶活性;于处理后72h以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于处理后120h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经hTRT反义寡核苷酸作用后,细胞端......
作者:高金波;陈道达;田元;张景辉;蔡开琳 刊期: 2002- 01
-
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抑制耐药性人乳腺癌细胞的研究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对耐药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以重组逆转录病毒为载体将TNF-α基因导入耐药性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ADR,获阳性克隆MCF7/ADR-TNF1与MCF7/ADR-TNF2.体外观察并比较野生型和转基因癌细胞的生长速度,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的变化,端粒酶重复扩增实验(TRAP)综合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法测定端粒酶活性的变化.结果MCF7/......
作者:郭伟剑;孟志强;沈兆忠;罗建明;郑颂国;钱关祥;孙欲晓;胡亮 刊期: 2002- 01
-
人乳腺癌和癌旁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微血管密度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与乳腺癌发展的关系,评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与乳腺肿瘤预后相关性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对109例人乳腺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VEGF基因表达和MVD进行检测.结果乳腺癌组织中VEGF阳性率(93.57%)明显高于癌旁组织(48.67%)的表达(P<0.05),并与组织学类型相关.MVD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
作者:孙慧;战忠利;吴洁;李雯;齐立强;宁连胜 刊期: 2002- 01
动态资讯
- 1 盐酸戊乙奎醚对大鼠内毒素急性肺损伤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表达的影响
- 2 肾移植受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蛋白体脱氧核糖核酸转录活性的研究
- 3 甲基化结合域蛋白1调控内质网分子伴侣GRP78对胰腺癌侵袭转移的影响
- 4 叉头框基因家族蛋白N1和B淋巴细胞趋化因子1在胸腺瘤组织的表达
- 5 微小RNA-122靶向锌指和BTB结构域蛋白20调控Wnt通路影响胃癌的侵袭和迁移
- 6 癫痫与微小RNA的关系研究进展
- 7 精准医学时代我国实验外科发展的新趋势
- 8 椎弓根螺钉经伤锥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段爆裂性骨折临床疗效
- 9 黑色素瘤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相关微小RNA-411的筛选与验证
- 10 槲皮素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通路减轻环孢素诱导的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 11 中国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RET基因重排及类型的分析研究
- 12 哌立福辛通过下调M2型丙酮酸激酶抑制胃癌细胞MGC803增殖
- 13 内源性神经干细胞修复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 14 甘草酸二铵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 15 人退变腰椎间盘长链非编码RNA表达谱变化
- 16 帕米磷酸钠和降钙素对人工关节磨损微粒引起单核细胞分泌溶骨性因子的影响
- 17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白细胞介素-6单克隆抗体诱导大鼠心脏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
- 18 血管内皮生长基因定向转染防止急性血管桥狭窄的研究
- 19 猪肝内顺铂还原铁粉混悬液增强体外微波热效应
- 20 缺氧诱导因子-1α对前列腺癌脂代谢的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