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外科学类核心期刊,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两本会刊之一,以“探讨理论,更新知识,指导科研,服务临床”为办刊宗旨,其内容包括外科各个专业,是紧密结合临床实践的全国实验外科专业刊物。设有“论坛”、“述评”、“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动物模型”、“简报”、“综述”等栏目。创刊28年来,本刊立足外科前沿,评论医学资讯,报道实验外科最新科技成果,内容新颖,信息量大,杂志被引频次与影响因子逐年增加,已成为我国中高级外科医师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903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213/R
邮发代号: 38-8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4
出版地区 湖北
出版地区 湖北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9030
- 国内刊号:42-1213/R
- 出版周期:月刊
-
诱导小鼠树突细胞表达吲哚胺2,3双加氧酶的研究
目的观察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在小鼠树突细胞(DC)中的表达及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培养小鼠脾和骨髓DC并检测表型;γ-干扰素(IFN-γ)诱导IDO表达,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Westernblot及毛细管电泳法分析IDO表达水平及活性,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法测定其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脾、骨髓DC的CD8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46±0.85)%、(1.68±0.......
作者:戴向晨;刘彤;瞿紫微;朱理玮;王鹏志 刊期: 2006- 12
-
小剂量FK778对大鼠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预防作用
目的探讨小剂量FK778对大鼠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制作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大鼠模型,将肾移植大鼠分为两组.肾移植后第16周开始治疗组大鼠接受FK778每日5mg/kg体重灌胃,对照组接受赋形剂.移植后每4周行24h尿蛋白含量测定,第24周处死大鼠,对移植肾组织行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及实时定量RT-PCR检测.结果治疗组大鼠蛋白尿、肾组织病理损害程度,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
作者:魏立新;郝博;詹林达;余学清 刊期: 2006- 12
-
创伤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环氧合酶2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观察创伤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肺内环氧合酶表达与中性粒细胞凋亡抑制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家兔胸部撞击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模型,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性粒细胞凋亡改变、肺组织环氧合酶表达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前列腺素E2浓度.结果胸部撞击伤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性粒细胞凋亡比例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82.3±7.2比65.5±8.4,P<0.05).伤后肺组织环氧合酶表达显著升高(5.8±2.5比95......
作者:张金洲;王文;陈文生;朱海龙;刘金成;刘维永;易定华 刊期: 2006- 12
-
肿瘤靶向DNA载体转铁蛋白-多聚乙烯亚胺体外转染
目的评价转铁蛋白-多聚乙烯亚胺(Tf-PEI)靶向性转染小鼠骨肉瘤细胞的可行性.以Tf-PEI为载体,将小鼠白细胞介素(IL)-12基因导入小鼠骨肉瘤细胞.方法以Tf-PEI为载体,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和小鼠IL-12基因分别导入小鼠骨肉瘤细胞,并检测其转染效率.以游离转铁蛋白竞争性拮抗Tf-PEI,并观察它对转染效率的影响.结果Tf-PEI可以高效的、靶向性的转染小鼠骨肉瘤细胞.当N/P比值为5时......
作者:刘国辉;叶树楠;杨述华 刊期: 2006- 12
-
结直肠癌血管生成三维模型的体外构建
目的利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构建人体外结直肠癌三维血管生成模型.方法原代培养HUVEC,通过Matrigel形成三维细胞培养系统,并在该系统内共培养HUVEC和结直肠癌LoVo细胞,观察HUVEC的血管生成.结果HUVEC和结直肠癌LoVo细胞成功共培养,形成了不连续的三维类毛细血管样结构.结论所构建的结直肠癌血管生成体外三维模型能为研究直结肠癌的血管生成过程提供了一个可供选择的体外模型......
作者:郑勇斌;陈道达;谭海燕;赫杰 刊期: 2006- 12
-
诱导脂肪干细胞向表皮细胞表型的转分化研究
目的探讨脂肪干细胞(ADSCs)经诱导向表皮细胞转分化的可能性.方法(1)切取12例SD大鼠脂肪组织,用酶消化法分离和培养ADSCs,流式细胞仪检测第3代细胞的CD49d、CD44和CD106的表达以鉴定ADSCs;(2)诱导大鼠ADSCs向表皮细胞转分化的实验分组和处理:①含30%大鼠皮肤匀浆液的条件培养基组;②条件培养基中加入EGF(20μg/L)组;③含EGF(20μg/L)的10%FBSD......
作者:雷永红;付小兵;盛志勇;孙同柱;董晓红;于勇 刊期: 2006- 12
-
磁共振灌注成像监测组织工程骨血管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在组织工程骨血管化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成年恒河猴体内制备胫骨20mm的骨缺损,随机分为5组,A组:β-磷酸三钙(β-TCP)+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血管束;B组:β-TCP+血管束;C组:β-TCP+BMSCs;D组:β-TCP;E组:空白对照.术后4、8、12周行磁共振灌注成像检查并计算信号强度-时间(SI-T)曲线的大线性斜率(SSmax)和基线值(SIbase......
作者:王学明;裴国献;金丹;魏宽海;江汕;唐光辉 刊期: 2006- 12
-
兔髂动脉再狭窄与NADPH氧化酶的关系
目的研究NADPH氧化酶与血管壁活性氧(ROS)生成及再狭窄的关系.方法构建兔髂动脉2次损伤后再狭窄模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2次损伤后不同时段兔髂动脉NADPH氧化酶催化亚基gp91phox和p22phoxmRNA表达的变化;原位杂交观察gp91phox和p22phoxmRNA表达在血管壁的定位.结果gp91phoxmRNA的表达在2次损伤后逐渐上升,在14d(1.554±0......
作者:邓吉力;黄英;蒋米尔 刊期: 2006- 12
-
消化道肿瘤淋巴结转移灶多药耐药性的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淋巴结转移灶多药耐药性(MDR)的变化.方法对55例胃癌、大肠癌原发灶及相应淋巴结转移灶分别进行MDR相关蛋白(MRP)、P-糖蛋白(gp)、DNA拓扑异物酶(Topo)Ⅱɑ、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二病灶间诸指标表达程度的差异.结果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比较:(1)两者的MRP、P-gp、TopoⅡɑ、GST-л表达一致率分别为32.7%、40.0%、......
作者:韩杰;吕炳蓉;檀碧波;何春年;吕柏楠;赵建辉 刊期: 2006- 12
-
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肝脏细胞周期检查点调控的基因表达分析
目的动态观察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WIRI)对细胞周期检查点基因的表达影响,研究其分子机制帮助了解那些与热缺血再灌注相关的疾病.方法采用成组对照的实验设计,利用微阵列芯片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联合分析技术,分析SD大鼠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处理后的基因表达变化(其中芯片分析8只、RT-PCR定量分析16只);运用系统生物学分析方法对功能基因进行聚类.结果分别得到了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处理后肝脏的细......
作者:张劭;何晓顺;马毅;王东平;朱晓峰;黄洁夫 刊期: 2006- 12
动态资讯
- 1 精氨酸对短肠综合征大鼠肠道代偿的影响
- 2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 3 青蒿琥酯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后纤维化改变的保护作用
- 4 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基因及转录因子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5 肿瘤抑制基因N-myc下游调节基因2调节结肠癌细胞糖代谢
- 6 膀胱移行细胞癌环氧合酶-2表达与肿瘤微血管生成的关系
- 7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尾静脉注射与局部靶点注射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效果的比较
- 8 磷酸肌醇4磷酸调控RhoA对人脑胶质瘤细胞U87侵袭迁移的作用
- 9 胸横肌平面联合颈浅丛阻滞对正中开胸胸腺瘤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影响
- 10 微小RNA-520e通过调控锌指蛋白367抑制肺癌A549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 11 高致瘤性人肺癌裸鼠模型的建立
- 12 小口径猪血纤维蛋白血管支架内皮化的研究
- 13 磁性金纳米基因载体的制备及结合DNA研究
- 14 125I-脱氧尿嘧啶核苷治疗膀胱癌
- 15 盐酸戊乙奎醚通过调控酪氨酸蛋白激酶2/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通路发挥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
- 16 Fas介导瘢痕疙瘩周围皮肤成纤维细胞凋亡及其基因检测研究
- 17 过表达免疫负调控分子肿瘤坏死因子诱导蛋白8样蛋白2对人甲状腺癌细胞FTC-133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
- 18 长链非编码RNA反义非编码RNA的剪接变异体INK4基因在胃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19 不同时程的慢性应激对大鼠抑郁行为和海马神经再生的影响
- 20 重组瘦素基因构建及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