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外科学类核心期刊,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两本会刊之一,以“探讨理论,更新知识,指导科研,服务临床”为办刊宗旨,其内容包括外科各个专业,是紧密结合临床实践的全国实验外科专业刊物。设有“论坛”、“述评”、“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动物模型”、“简报”、“综述”等栏目。创刊28年来,本刊立足外科前沿,评论医学资讯,报道实验外科最新科技成果,内容新颖,信息量大,杂志被引频次与影响因子逐年增加,已成为我国中高级外科医师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903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213/R
邮发代号: 38-8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4
出版地区 湖北
出版地区 湖北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9030
- 国内刊号:42-1213/R
- 出版周期:月刊
-
微囊化胰岛与滋养细胞对鼠胰岛功能和活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微囊化滋养细胞对胰岛功能和活性的影响.方法对单独、分别和联合微囊组胰岛素含量及不同条件(5.6、16.7mmol/L葡萄糖、16.7mmol/L葡萄糖+10mmol/L茶碱)下胰岛素释放试验进行检测;监测3组(每组8例)小鼠平均空腹血糖(FIG),将胰岛的功能和活性进行对照.结果体外,联合组胰岛素含量(288±25)、(292±29)、(203±21)mmol/L及在胰岛素释放试验中的反应......
作者:刘旸;陈晰;吴德全;高峰;单世光;张雷 刊期: 2009- 04
-
携氧型保存液对兔肾的低温保存效果
目的观察携氧型保存液对兔肾脏低温保存的效果.方法将60只日本纯种大耳兔随机分为A(H-CA液,保存48h)、B(携氧保存液,保存48h)、C(UW液,保存48h)、D(H-CA液,保存72h),E(携氧保存液,保存72h)、F(UW液,保存72h)6组.切取左肾,灌洗并放入该组保存液保存.肾动脉、静脉分别与右侧髂外动脉、髂外静脉端端套管吻合,输尿管腹壁造瘘,同时切除右侧肾脏,检测移植前后肾功能指标......
作者:王维;陈家存 刊期: 2009- 04
-
变异型IκBα抑制胶质瘤中Epo、EpoR的表达及肿瘤生长的研究
目的探讨变异型IκBα(IκBαM)基因对人类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细胞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pe)和其受体(EpoR)表达的调控作用及其与肿瘤血管新生的关系.方法建立稳定表达IκBαM的人类GBM细胞株并制作裸鼠皮下异位移植瘤生长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肿瘤组织中Epo、EPOR和FactorⅧ的表达.同时分析肿瘤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以及运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凋亡率.结果各组肿瘤组织中,Epo......
作者:吴建梁;于利洁;扈玉华;李琛;牛建星;张金梁;李轩 刊期: 2009- 04
-
体外循环对大鼠脑血管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体外循环时间和体外循环模式对脑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只大鼠平均分为5组,分别建立不同体外循环模型.取右大脑中动脉,在不同压力下进行肌源性活动功能检测,观察在不同浓度乙酰胆碱溶液中内皮细胞相关舒张反应强度和利用硝普钠和血管紧张素观察平滑肌细胞相关血管舒缩反应.取海马区脑组织进行微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各组大鼠均成功建立和脱离体外循环.代表肌源性活动功能的MCA收缩百分率深低温......
作者:陈纲;贾兵;刘晔;闫宪刚;何春兰 刊期: 2009- 04
-
吲哚胺2,3双加氧酶在丁酸钠诱导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介导T细胞无能的机制
目的观察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在丁酸钠诱导不成熟树突状细胞(DC)抑制T细胞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通过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IL)-4体外诱导入外周血来源的DC,第6天加入丁酸钠和不同促成熟因子继续诱导DC分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Real-timePCR检测各组IDOmRNA的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各组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进一步在......
作者:刘璐;伍衡;褚忠华;王捷;商昌珍;罗兴喜;闵军 刊期: 2009- 04
-
消炎痛对人肝癌MHCC97L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目的观察消炎痛(Indomethacin)对有转移潜能的人肝癌MHCC97L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0.1、0.2、0.5mmol/L消炎痛分别作用于MHCC97L细胞,观察细胞增殖、克隆形成率、形态学、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分析(FCM).结果消炎痛明显抑制MHCC97L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呈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0.1、0.2、0.5mmol/L消炎痛处理组细胞增殖抑制率依次升高,克隆......
作者:周建炜;汤钊猷;李涛;任正刚;刘亮;张伟 刊期: 2009- 04
-
小干扰RNA抑制雄激素受体基因表达对人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小干扰RNA技术(siRNA)抑制雄激素受体(AR)基因的表达对人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化学合成针对AR的siRNA,用脂质体转染T24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ARmRNA和蛋白的变化.转染细胞48h后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体外增殖活性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状况.结果成功的转染T24细胞,实时......
作者:吴吉涛;韩邦曼;赵福军;王慧萍;李惠明;卓见;韦芳;夏术阶 刊期: 2009- 04
-
手汗症患者手术前后脑血流灌注显像研究
目的观察手汗症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脑血流灌注特点,探讨手汗症中枢神经系统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方法,对10例手汗症患者行胸交感神经切断术前后的脑血流灌注进行半定量分析,观察术前脑血流灌注特点并比较手术前后的血流灌注变化.结果10例术前患者中有9例表现为一侧基底节脑血流灌注增高,其中轻度增高1例,明显增高8例.放射性增高灶术前Ra值为(1.70±0.19),手术后下降为......
作者:涂远荣;李旭;林敏;赖繁彩;陈剑锋;邱明链 刊期: 2009- 04
-
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在大鼠外伤性脑水肿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大鼠脑损伤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的表达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采用Feeney自由落体法制作大鼠轻度脑损伤模型,采用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对大鼠脑损伤模型中MMP9及TIMP1mRNA进行检测并分析两者比值.结果实验组脑组织含水量(BWC),MMP9mRNA及TIMP1mRNA表达量及两者比值均......
作者:田培超;罗强;王怀立;王少平;付旭东 刊期: 2009- 04
-
超声波联合曲拉通X-100制备猪去细胞的主动脉支架
目的探讨超声波联合曲拉通X-100制备猪升主动脉去细胞支架的方法及效果.方法从体质量相近的中华实验猪制备新鲜主动脉标本280份,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曲拉通X-100(TritonX-100)和SDS(十二烷基磺酸钠)组、曲拉通X-100组、超声波联合曲拉通X-100组,通过组织学及电镜观察、生物力学性能测定、免疫组织化学检测Ln和Fn的蛋白表达变化等分析比较各组去细胞的效果.结果超声波联合曲......
作者:张永生;莫绪明;朱建宝;彭卫;何晓敏;束亚琴 刊期: 2009- 04
动态资讯
- 1 天狼猩红染色法在肌腱胶原形态分析中的应用
- 2 胰高血糖素样肽-2对短肠大鼠残留小肠代偿的影响
- 3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的蛋白激酶抑制剂4a信号通路对人骨骼肌成肌细胞衰老的诱导及对线粒体膜电位的调控
- 4 大肠癌中p21、p27及c-Met的表达
- 5 干扰素-α对CCL13/HBx细胞生长及侵袭转移潜能的抑制作用
- 6 微小RNA-128在慢传输型便秘小鼠模型中的差异表达
- 7 血管抑素基因的克隆及在膀胱癌细胞中的表达
- 8 股骨头坏死塌陷后软骨下骨的组织学观察
- 9 长链非编码RNA FEZ家族锌指1反义RNA1在人胃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10 人RNA结合蛋白MSI1 RNA干扰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对人脑胶质瘤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 11 MDR1在胰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 12 红花黄色素对大鼠皮瓣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 13 gsp癌基因在国人肢端肥大症患者垂体肿瘤中的表达
- 14 内源性神经干细胞修复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 15 影响大脑中动脉M1段动脉瘤手术临床预后的相关因素研究
- 16 黄芪对兔周围神经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 17 反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p53基因联合治疗脑胶质瘤
- 18 一氧化氮和硫化氢对大鼠结肠平滑肌钙钾电流影响的比较
- 19 术前同步推量调强放疗提高肢体软组织肉瘤R0切除率的研究
- 20 富含半乳糖凝集素-1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脱细胞真皮基质补片共培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