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外科学类核心期刊,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两本会刊之一,以“探讨理论,更新知识,指导科研,服务临床”为办刊宗旨,其内容包括外科各个专业,是紧密结合临床实践的全国实验外科专业刊物。设有“论坛”、“述评”、“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动物模型”、“简报”、“综述”等栏目。创刊28年来,本刊立足外科前沿,评论医学资讯,报道实验外科最新科技成果,内容新颖,信息量大,杂志被引频次与影响因子逐年增加,已成为我国中高级外科医师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903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213/R

邮发代号: 38-8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4

出版地区 湖北

出版地区 湖北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9030
  • 国内刊号:42-1213/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2年第12期文章
  • 胃癌分化程度与β1,6 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V的关系

    目的探讨β1,6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V(MGAT5)与胃癌分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胃癌细胞株中MGAT5的表达.收集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213例胃腺癌与97例癌旁病理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MGAT5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分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随着分化程度的下降,胃癌细胞株与胃癌组......

    作者:贺宏勇;陈伟东;汪学非;刘凤林;沈振斌;孙益红 刊期: 2012- 12

  • 神经丝蛋白轻链多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肺癌细胞株及肺癌组织中神经丝蛋白轻链多肽(NEFL)的表达与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链菌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8例肺癌组织中NEFL的表达,并对108例肺癌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非参数秩和检验检测两个独立样本的NEFL的表达差异;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预后,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EFL的阳性表达率在淋巴结转移阳性和......

    作者:沈卓坚;黄志权;陈柏深;胡伟成;李海刚;陈炬 刊期: 2012- 12

  • 纳米金近红外光学特性及其在恶性肿瘤诊疗领域的应用

    近年来贵金属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日渐活跃,纳米金作为贵金属纳米材料的代表,因其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化学稳定性和独特的光学性能成为受生物医学界瞩目的材料之一.令我们感兴趣的是其光学性质,根据Mie和Gians的理论,金属材料的光学性质与材料尺寸和形状密切相关,金纳米棒、纳米花、纳米笼等由于尺寸和形貌的变化引起表面电子的等离子共振变化(SPR),使材料的等离基元共振吸收峰由可见光区红移至近红外光区(......

    作者:宋文植;尹万忠;姜雅萍;丛宪玲 刊期: 2012- 12

  • Girdin蛋白在细胞信号通路中的作用

    Girdin是1个多结构域的信号分子,它能与磷酸肌醇3激酶(PI3K)、Gα和蛋白激酶B(Akt)等结合并发生相互作用,在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Girdin在促进细胞迁移及血管生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细胞迁移是胚胎发育、炎症、血管发生和肿瘤发展等病理生理过程的关键环节.研究结果表明Girdin及相关信号通路在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伤口愈合、巨噬细胞趋化性......

    作者:王丽;李智慧;谷峰;马勇杰 刊期: 2012- 12

  • 主动脉夹层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主动脉夹层(AD)是一种极为凶险的大动脉疾病,通常是指血液通过主动脉壁上的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中膜层或中外膜交界处,使主动脉壁分离为真假两腔的一种病理状态.其起病急骤,可在短期内造成主动脉破裂而致患者死亡,或因远端重要脏器缺血引起严重并发症[1-2].因此,AD发病机制和干预策略的研究一直是血管疾病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作者:王剑楠;邓国瑜;周建;景在平 刊期: 2012- 12

  • 泌尿系统肿瘤与MicroRNA关系的研究进展

    微小RNA(microRNA,简称miRNA),尤其是miRNA可对肿瘤细胞的增殖起调控作用,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当前生物医学研究的热点.由于miRNA可以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因此被认为是mRNA反作用于基因组DNA的典型.表观遗传学的研究是在不改变基因组DNA序列的前提下,在转录前水平调控基因组DNA表达,其中重要的是DNA甲基化和组蛋白去乙酰化[1].可见,miRNA的出现和D......

    作者:朱延军;王国民 刊期: 2012- 12

  • 肿瘤靶向治疗药物Smac类似物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肿瘤靶向治疗是当前癌症治疗的研究热点,并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的主要区别有:持续的血管生成、无限制的增殖、侵袭和转移能力以及逃避凋亡[1].第2个线粒体衍生的胱天蛋白酶激活剂(Smac)是2000年由DU等[2]和Verhagen等[3]同时发现的1种蛋白.目前发现Smac蛋白在肿瘤中表达的变化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凋亡共同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例如在骨肉瘤和胃癌中[4-5].在外界刺激......

    作者:孙博实;尹大龙;刘连新 刊期: 2012- 12

  • 间充质干细胞在肾损伤修复中的应用

    肾脏被认为是体内高度终末分化的脏器之一,其可增殖潜能极低.但在临床上,通过急性肾损害的恢复使我们看到了肾脏再生的可能,而关键在于如何诱发损伤肾的再生潜能以及如何将这种潜能发挥到好.干细胞(SC)和合适的微环境(如局部的细胞因子及细胞外基质的存在)对于肾损害的再生或修复是必要的[1].间充质干细胞(MSC)为SC中多见的1种.MSC存在于骨髓或其他组织中,属于多能细胞,能在体内或体外分化成不同类型细......

    作者:白志明;张杰 刊期: 2012- 12

  • 急性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对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理论及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的进一步深入探讨和广泛研究,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LI-RI)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并取得令人注目的进展.下肢缺血再灌注产生的影响,从无持续后遗症的轻度损伤发展为一个系统性反应且伴随有多个器官损伤.系统性累及会引起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的发生,对重危患者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其通常是一个致命性的结局.本文就相关文献探究......

    作者:汪涛;周业庭 刊期: 2012- 12

  • 生长抑制及DNA损伤诱导基因45β在肝细胞性肝癌中的意义

    生长抑制及DNA损伤诱导基因45(GADD45)家族是DNA损伤修复重要相关基因,初从受紫外线照射的细胞分离得到,是电离辐射效应基因之一.GADD45家族属于p53、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l)的下游基因,它广泛、稳定地表达在人体细胞特别是在静止期细胞中.该家族通常在紫外线放射、低氧、离子辐射、基因毒性药物等多种DNA损伤因素作用后,随着DNA修复途径的启动而快速诱导表达,所以又称为细胞和DNA......

    作者:Seewoo Varun;佟辉;杨卫平;邱伟华 刊期: 2012-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