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外科学类核心期刊,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两本会刊之一,以“探讨理论,更新知识,指导科研,服务临床”为办刊宗旨,其内容包括外科各个专业,是紧密结合临床实践的全国实验外科专业刊物。设有“论坛”、“述评”、“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动物模型”、“简报”、“综述”等栏目。创刊28年来,本刊立足外科前沿,评论医学资讯,报道实验外科最新科技成果,内容新颖,信息量大,杂志被引频次与影响因子逐年增加,已成为我国中高级外科医师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903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213/R
邮发代号: 38-8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4
出版地区 湖北
出版地区 湖北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9030
- 国内刊号:42-1213/R
- 出版周期:月刊
-
胃癌患者血清糖蛋白Dickkopf-1水平检测及手术前后血清糖蛋白Dickkopf-1水平变化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糖蛋白Dickkopf-1表达及手术前后血清糖蛋白Dickkopf-1表达水平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32例正常人以及64例胃癌患者血清Dickkopf-1水平,并比较41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Dickkopf-1水平.结果胃癌患者血清Dickkopf-1水平[(7.95±1.50)μ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23±0.60)μg/L......
作者:李琛;李璐;梁伟娟;吴显劲;黄杰;林琳 刊期: 2013- 11
-
腰椎融合与非融合术对邻近阶段退变影响的比较
目的观察比较腰椎融合(PLIF)与非融合(腰椎椎弓根螺钉加弹性棒)内固定术对邻近阶段退变的影响.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6月至2012年10月接受腰椎椎弓根螺钉加弹性棒内固定术(非融合组)和PLIF术(融合组)两种方法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30例.随访2~3年,给予复查磁共振成像(MRI)观察邻近阶段退变.结果腰5/骶1阶段术前、术后Wooden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作者:皮国富;齐培一;刘宏建;孙建广;马胜利 刊期: 2013- 11
-
部分自体肺动脉作主动脉根部移植治疗先天性主动脉瓣病变
目的探讨部分自体肺动脉作主动脉根部移植治疗儿童先天性主动脉瓣病变.方法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05年1月至2013年1月完成部分自体肺动脉作主动脉根部移植10例.利用部分自体肺动脉移植到病变主动脉根部并用自体心包修补成形原肺动脉,患儿以超声心动图进行随诊评估.结果体外循环时间为(91.6±27.3)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72.6±19.9)min,患儿随诊6~96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新的......
作者:李斌;赵文增 刊期: 2013- 11
-
二维导航与三维导航在经皮骶髂空心钉内固定手术的应用对比
目的比较二维导航与三维导航系统在经皮骶髂空心钉内固定手术中应用的优缺点,并结合两种导航系统优点找到一种更简便、安全的手术方式.方法分析自2008年6月至2012年10月共41例行经皮骶髂空心钉固定的病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B、C3组,A组在二维导航系统辅助下完成手术固定;B组在三维导航系统辅助下完成手术固定;C组在二维导航系统辅助下打入空心钉导针,术中进行3DC臂机扫描验证后行空心钉固定.比较3......
作者:孙煜杰;周路纲;刘洪智;郝伟;倪建强;王新 刊期: 2013- 11
-
波形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观察波形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表达及其对肿瘤转移的预测作用.方法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64例鳞状细胞癌、108例腺癌以及其他23例其他NSCLC患者波形蛋白的表达.结果波形蛋白在上述患者中的总检出率为49.2%,主要在肿瘤/间质表面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状态密切相关.随访患者表明,>50%肿瘤细胞表达波形蛋白的患者均出现肿瘤转移.结论波形蛋白在NSCLC患者体内有表达,它的表达与......
作者:李岩;李欣;吴爱萍;张蕾;王井伟;任淑华 刊期: 2013- 11
-
胃癌变患者c-myc mRNA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关系
目的探讨不同胃病变患者的发生发展直至恶变过程中c-mycmRNA的表达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及其与胃组织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关系.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7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5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52例肠化生(IM)、46例不典型增生(AH)、65例胃癌(GC)组织(分别为CSG、CAG、IM、AM、AH、GC组)中c-mycmRNA......
作者:潘晟;罗浩;李力 刊期: 2013- 11
-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与C-erbB-2、磷酸化蛋白激酶B蛋白表达的关系
目的探讨C-erbB-2、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的关系.方法2008年10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实施NAC后手术治疗的30例TNM分期为Ⅱ/Ⅲ期女性乳腺癌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化疗前石蜡包埋组织C-erbB-2、p-Akt蛋白的表达,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法检测手术后石蜡包埋组织肿瘤细胞凋亡指数(AI),结合NAC疗效进行分析......
作者:程家平;曾庆良;肖静;文坤明;李哲远;谭永嘉 刊期: 2013- 11
-
膜联蛋白A2和骨桥蛋白在乳腺癌组织的达及其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目的观察膜联蛋白A2(AnnexinA2)和骨桥蛋白(OP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两者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0例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AnnexinA2和OPN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两者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AnnexinA2在乳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82.00%),在癌旁组织呈低表达(36.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nnexin......
作者:黄隽;苏榕 刊期: 2013- 11
-
等剂量七氟醚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心肌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心脏瓣膜置换手术过程中不同阶段应用等剂量[1MAC(低肺泡有效浓度)]的七氟醚对围术期心脏功能的影响,探索七氟醚预处理发挥心肌保护作用的佳时机与方式.方法择期行心脏膜置换术患者90例,随机分3组:对照组(C组)、七氟醚预处理组(P组)组和七氟醚全程吸入组(S组).观察术前(T1)、术毕(T2)、术后4h(T3)、8h(T4)、24h(T5)和72h(T6)共6个时点测定心肌肌钙蛋白I(cT......
作者:张永强;吴建江;郑宏;王江 刊期: 2013- 11
-
微小RNA-21在不同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头状癌临床特征间的关系
目的检测微小RNA(miRNA,miR)-2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结节性甲状腺肿(NG)和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NTT)中的表达差异,探讨miRNA-2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收集自2011年4月至2012年8月于我院甲状腺外科行甲状腺手术的30例患者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癌旁远端非瘤正常甲状腺组织,其中男8例,女22例,年龄14~73岁.结节性甲状腺肿15例.术中取材,立即放入......
作者:刘洋;卢秀波;耿祖仕;樊玉霞;刘征;王晓明 刊期: 2013- 11
动态资讯
- 1 硫化氢对大鼠肝硬化及门静脉高压的保护作用
- 2 不同速率生长的胶质瘤细胞的葡萄糖代谢状态研究
- 3 靶向性非病毒载体K16GRGDSPC寡肽的合成及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研究
- 4 共微囊血红蛋白对大鼠胰岛细胞功能的影响
- 5 131Ⅰ标记抗前列腺干细胞抗原单克隆抗体对前列腺癌LNCap细胞和PC3细胞的抑制作用
- 6 胰高血糖素样肽-2对短肠大鼠残留小肠代偿的影响
- 7 Toll样受体4蛋白在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与肝脏损伤的关系
- 8 血清白细胞介素-17水平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骨关节损害作用及机制
- 9 早期康复干预对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 10 过表达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A基因抑制食管癌TE-13细胞增殖
- 11 Smad4mRNA、TGF-β1在骨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 12 姜黄素联合顺铂对HepG2肝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及侵袭的影响
- 13 Smac和Survivin基因在肝癌中的表达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 14 新型抗返流输尿管支架管的制作
- 15 膀胱癌人端粒酶催化基团表达研究
- 16 雄激素受体基因对人膀胱癌T24细胞黏附和侵袭力的影响
- 17 缺血预处理对猪肺隔离药物灌注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 18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大肠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19 缺氧诱导因子-1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信号通路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 20 我国实验外科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