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外科学类核心期刊,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两本会刊之一,以“探讨理论,更新知识,指导科研,服务临床”为办刊宗旨,其内容包括外科各个专业,是紧密结合临床实践的全国实验外科专业刊物。设有“论坛”、“述评”、“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动物模型”、“简报”、“综述”等栏目。创刊28年来,本刊立足外科前沿,评论医学资讯,报道实验外科最新科技成果,内容新颖,信息量大,杂志被引频次与影响因子逐年增加,已成为我国中高级外科医师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903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213/R
邮发代号: 38-8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4
出版地区 湖北
出版地区 湖北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9030
- 国内刊号:42-1213/R
- 出版周期:月刊
-
钾离子增加大鼠膀胱逼尿肌敏感性与Rho激酶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钾离子反复刺激大鼠膀胱组织增加大鼠膀胱逼尿肌收缩敏感性与RhoA/Rho激酶途径的相关性.方法雌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刺激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刺激组:膀胱内灌注硫酸鱼精蛋白(10g/L)及氯化钾溶液(500mmol/L),每3d灌注1次,共20次,为期2个月.对照组:同样方法灌注生理盐水.2个月后两组分别行膀胱尿动力学检查.取两组大鼠膀胱逼尿肌组织,用于观察预收缩后Y-27632对......
作者:陈洪德;叶雪挺;张奕荣;翁志梁;李澄棣 刊期: 2013- 12
-
凤尾草总黄酮对大鼠前列腺增生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观察凤尾草总黄酮对去势大鼠前列腺增生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皮下注射丙酸睾酮建立去势SD大鼠前列腺增生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成6组,即空白组、模型组、凤尾草总黄酮组(高、中、低剂量组)、度他雄胺组和普适泰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给药45d后,观察各组大鼠前列腺湿重和指数,检测血清雄激素(T)、双氢睾酮(DHT)、雌二醇(E2)含量,光镜观察前列腺组织病......
作者:代光成;王瑞涛;唐维;薛波新;刘江云;张文芳 刊期: 2013- 12
-
量子点对泌尿系肿瘤活细胞的毒性效应
目的探讨水溶性量子点硒化镉/硫化锌(CdSe/ZnS)对泌尿系肿瘤活细胞的毒性效应,观察其对泌尿系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量子点(5、10、20、40、80nmol/L)分别作用于膀胱癌EJ细胞和前列腺癌PC-3细胞,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法来评价其对肿瘤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CCK-8检测发现,两种活体细胞和量子点共同孵育24h后,其存活率随着量子点浓度的升高均显示下降趋......
作者:袁润;孔庆黎;程帆;阮远;余伟民;张孝斌 刊期: 2013- 12
-
芹菜素抑制PC-3细胞增殖及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的作用
目的观察芹菜素(API)对雄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PC-3细胞的调控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0、10、20、40μmol/L)的API干预PC-3细胞48h,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以及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API对PC-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mRNA的表达.结果CCK-8法检测显示0、10、2......
作者:南存金;王怡君;杨森;木海琦;陈映鹤 刊期: 2013- 12
-
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致病机制的研究
目的建立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动物模型,探讨其致病机制.方法60只6~8周龄的C57小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按时间梯度再分为4、8、12周亚组,每组各10只.实验组给予氯胺酮100mg/(kg·d)腹腔注射,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分别于4、8、12周置于垫滤纸的方格中,观察每只小鼠的2h排尿次数,随后置于小鼠代谢笼中,收集24h尿液,检测尿中钾、钠离子及肌酐浓度;处死小鼠,取膀胱......
作者:易小春;吴天鹏;刘凌琪;段启新 刊期: 2013- 12
-
膀胱尿路上皮癌长链非编码RNA差异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人类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意义.方法收集手术切除12例尿路上皮癌及3例正常人膀胱尿路上皮黏膜,提取RNA,逆转录成cDNA并标记,在标准条件下将标记好的与芯片进行杂交,使用荧光扫描仪扫描荧光强度并分析基因表达谱差异.结果采用EnhancerLncRNAprofiling和RinnLncRNAsprofiling两种分析方法,分别发现了7条和25条......
作者:高逸冰;徐锋;傅点;程文;高建平;张征宇;葛京平 刊期: 2013- 12
-
维生素D受体、Klotho基因多态性与尿路含钙结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FokⅠ及KlothoG395A和C1818T多态性位点在华东地区汉族人群中与尿路含钙结石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306例尿路含钙结石患者及241名年龄匹配、无结石病史及家族史的健康对照者被纳入本研究.采用TaqMan单核苷多态性基因型分析方法,对2个Klotho基因多态性位点及VDRFokⅠ位点与尿路含钙结石发病风险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FokⅠFF纯合子基因型携......
作者:徐辰;宋日进;王晓岚;张炜;张炜 刊期: 2013- 12
-
自约式半肾阻断带在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自约式半肾阻断带在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自约式半肾阻断带行腹腔镜下成年香猪肾部分切除术10例.将阻断带套至肾中极,收紧约束带,行肾下极部分切除术(切除大小约2cm×2cm),术后解除阻断,记录术中出血量及安装和解除阻断带的时间.结果手术均顺利进行.半肾阻断后见上半肾颜色红润,下半肾颜色苍白,手术创面未见明显出血,缝合后解除约束带,下半肾血供恢复.术中出血20......
作者:杨波;蔡建通;王辉清;过菲;肖亮;孙颖浩 刊期: 2013- 12
-
增韧基团-姜黄素单脂增强对前列腺癌的抑瘤作用
目的探讨增韧基团-姜黄素单脂(叔丁氧羰基-苯丙氨酸酯姜黄素单酯)较姜黄素更增强对人前列腺癌的体内抑瘤作用的可行性.方法建立人前列腺癌PC-3可移植性动物模型.裸鼠共40只,选取肿瘤体积接近的36只随机分成3组.A组(注射生理盐水);B组(注射姜黄素);C组(注射叔丁氧羰基-苯丙氨酸酯姜黄素单酯).隔日1次,共15次.用药后24h处死裸鼠,剥瘤体,称重并计算抑瘤率.对肿瘤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染......
作者:李海峰;陈方敏;石家齐;李登宝;严波;任德帅;张鹏;陈煜;陈程 刊期: 2013- 12
-
腹腔镜肾上腺手术三种入路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侧卧位后腹腔入路(A组)、侧卧位前路经腹入路(B组)和70°斜侧卧位肋弓下缘经腹入路(C组),3种入路腹腔镜肾上腺手术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3种入路共实施肾上腺手术219例,比较3组患者肿瘤直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及操作舒适性评分等指标.结果A组和B组各3例,C组1例中转开放手术;术中平均失血量:A组57.5ml,B组42.7ml,C组35.2......
作者:余伟民;周赶谱;程帆;饶婷;钱辉军;张孝斌 刊期: 2013- 12
动态资讯
- 1 微小RNA-10b对胶质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 2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Leydig细胞的研究
- 3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早期前列腺癌中TMPRSS2与ETS基因融合
- 4 异种胸腺修饰对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
- 5 应用荧光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
- 6 细胞周期调控因子在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生长因子、细胞增殖之间的关系
- 7 蚕丝粉体改性聚氨酯材料的组织相容性
- 8 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纳米粒运载的阿霉素在大鼠体内的分布
- 9 CD34+细胞在干细胞旁分泌下向内皮细胞分化的研究
- 10 鞘内注射U0126对紫杉醇诱导外周神经痛大鼠背根神经节Nav1.7蛋白表达的影响
- 11 Fas和FasL蛋白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 12 抑制具有PDZ结合域的转录共刺激因子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株HCT116凋亡的影响及机制
- 13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基因多态性及单倍型研究
- 14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膀胱原发性嗜铬细胞瘤一例
- 15 多烯紫杉醇免疫脂质体对结肠癌细胞的靶向放射增敏作用
- 16 透明质酸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乳头状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 17 寰枢椎后路动态固定系统生物力学特性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 18 N-乙酰半胱氨酸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道屏障功能障碍与二次打击的保护作用
- 19 黄连素对代谢综合征OLETF大鼠骨骼肌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20 眶上外侧手术入路对鞍结节脑膜瘤视功能和肿瘤切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