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外科学类核心期刊,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两本会刊之一,以“探讨理论,更新知识,指导科研,服务临床”为办刊宗旨,其内容包括外科各个专业,是紧密结合临床实践的全国实验外科专业刊物。设有“论坛”、“述评”、“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动物模型”、“简报”、“综述”等栏目。创刊28年来,本刊立足外科前沿,评论医学资讯,报道实验外科最新科技成果,内容新颖,信息量大,杂志被引频次与影响因子逐年增加,已成为我国中高级外科医师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903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213/R
邮发代号: 38-8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4
出版地区 湖北
出版地区 湖北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9030
- 国内刊号:42-1213/R
- 出版周期:月刊
-
ApoE-/-小鼠颈总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的建立
目的探讨建立载脂蛋白E(ApoE-/-)小鼠颈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的有效方法.方法C57BL/6小鼠3只,ApoE-/-小鼠6只,共分为3组.A组:C57BL/6小鼠(n=3)给予普通饲料喂养;B组:ApoE-/-小鼠(n=3)给予高脂饲料喂养;C组:ApoE-/-小鼠(n=3)给予高脂饲料结合颈动脉部分结扎术.1周后采用超声检测C组ApoE-/-小鼠左、右颈总动脉中点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
作者:余飞;黄东雅;堵翠;刘榕 刊期: 2013- 02
-
小干扰RNA沉默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对阿霉素诱导胃癌细胞MKN28衰老的影响
目的观察小干扰RNA(siRNA)沉默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对阿霉素诱导胃癌细胞MKN28衰老的影响.方法体外化学合成EZH2基因特异性小干扰RNA,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介导转染人胃癌细胞MKN28;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检测特异性siRNA对EZH2基因mRNA水平的沉默效果;采用阿霉素诱导细胞衰老,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
作者:白洁;马牧原;蔡明;许飞;陈俊华;韩高雄;帅晓明;陶凯雄 刊期: 2013- 02
-
放射性125I粒子低剂量持续照射抑制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增殖的作用
目的观察放射性125I粒子低剂量持续照射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增殖的抑制效应.方法125I粒子对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株BGC-823进行2、4、6、8Gy的照射,采用噻唑蓝(MTT)观察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比率,Western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淋巴细胞/白血病-2(bcl-2)表达的变化.结果随着照射的剂量增加,与对照组比较,BGC-823细胞增殖和线粒体膜电位明......
作者:宋波;张万福;毛文源;李波;罗开元 刊期: 2013- 02
-
过氧化物酶增殖体受体γ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的表达
目的探讨活化后的过氧化物酶增殖体受体γ(PPAR-γ)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200、100、50、0μmol/L浓度的罗格列酮(ROS)干预胃癌BGC-823细胞48h后,分别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株中第10号染色体上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酯酶基因抑癌基因(PTEN)、VEGF-D的表达.用干预后的细胞注射裸鼠建立胃癌移植瘤......
作者:姜吉祥;李玉明;张明凯;孙庆磊;王凯 刊期: 2013- 02
-
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和钙结合蛋白S100A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1)和钙结合蛋白S100A9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6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Pin1和S100A9表达水平.结果Pin1胃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36.96%(17/46),明显高于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17.39%(8/4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100A9胃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63.04%(29/4......
作者:徐飞鹏;许庆文;王妃凤 刊期: 2013- 02
-
微小RNA-21在含奥沙利铂的二药联合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患者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微小RNA-21(miR-2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并评估miR-21与含奥沙利铂的二药联合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入组患者均为不能手术或手术后复发的转移性胃癌.化疗方案为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S-(1))或奥沙利铂联合去氧氟脲苷.从52例福马林固定后石蜡包埋(FFPE)的胃癌组织样本中筛选鉴定出可以作为预后标志物的miRNA.从胃癌患者FFPE肿瘤组织样本和正常胃组织......
作者:周颀;蒋敬庭;吴昌平 刊期: 2013- 02
-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C667T基因多态性对以5-氟尿嘧啶为基础化疗的晚期胃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
目的观察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67T基因多态性与5-氟尿嘧啶(5-Fu)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收集经病理学确诊的晚期胃癌59例.所有病例化疗前抽取外周静脉血,提取DNA,用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LDR)检测研究对象的MTHFR基因型.患者均采用经5-Fu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结果59例晚期胃癌患者MTHFRT/T基因型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明显优于C/C型(8......
作者:季枚;蒋敬庭;徐斌;吴骏;赵伟庆;吴昌平 刊期: 2013- 02
-
Endoglin和脾酪氨酸激酶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中Endoglin标记的微血管密度计数(MVD)和脾酪氨酸激酶(Syk)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Endoglin标记的MVD和Syk表达水平.结果Endoglin标记的MVD胃癌组织的表达强度为(62.62±4.08),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表达强度(45.79±3.3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yk胃癌组织的阳性表......
作者:叶琼;涂焕平;蒋义;游志新;陈丽雅 刊期: 2013- 02
-
多种胃癌细胞株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与顺铂作用的关系
目的探讨6种胃癌细胞株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与顺铂作用的关系.方法常规培养6种胃癌细胞株;SYBRGreen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法及Westernblot法检测6种胃癌细胞株的ERCC1mRNA及蛋白的表达;不同浓度顺铂作用6、12、24、48h后,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Spearman等级相关分别......
作者:周鑫;郑春宁;刘国勤;王希;孙少川 刊期: 2013- 02
-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与格尔德酶素对胃癌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和格尔德酶素(GA)两者联合应用对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两者是否具有协同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胃癌细胞株SGC-7901,分为TRAIL组、GA组、GA+TRAIL组及空白对照组,分别加入0.1mg/L的TRAIL、0.4mol/LGA溶液、0.1mg/L的TRAIL+0.4mol/LGA溶液以及普通培养液,分别于12、24、36、48、60......
作者:陈辉;潘敦;李良庆 刊期: 2013- 02
动态资讯
- 1 大麻素受体CB2选择性抑制剂对RAW264.7细胞分化为破骨细胞的作用
- 2 小型猪二尖瓣植入模型建立及远期观察
- 3 血管生成抑制素基因对裸鼠人肝癌移植瘤的治疗作用
- 4 炎性细胞因子浓度在行非等容血液稀释的全髋置换术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变化
- 5 人胃癌组织中间充质干细胞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与侵袭能力的影响
- 6 高强度聚焦超声对兔肝癌非靶区肿瘤组织的抑制作用
- 7 微小RNA在幽门螺旋杆菌相关胃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 8 急性胰腺炎大鼠氧自由基及肺损伤的动态变化
- 9 香烟烟雾与大鼠勃起组织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bcl-2/bax的研究
- 10 可溶性CD20在肾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 11 新辅助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组织DNA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mRNA表达的影响
- 12 两种颈前路减压重建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 13 小鼠心脏移植急性体液性排斥模型的建立
- 14 胃癌淋巴结转移与趋化因子受体、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关系
- 15 乳腺癌与载脂蛋白B基因多态性关系
- 16 磷脂酰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3在非小细胞肺癌上皮-间充质转化及迁移中的作用
- 17 生长抑制及DNA损伤诱导基因45在肝细胞性肝癌中的意义
- 18 不同年龄的颈椎间盘蛋白多糖酶活性
- 19 骨髓来源半成熟树突状细胞诱导大鼠小肠移植免疫耐受
- 20 微创技术对普外科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