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外科学类核心期刊,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两本会刊之一,以“探讨理论,更新知识,指导科研,服务临床”为办刊宗旨,其内容包括外科各个专业,是紧密结合临床实践的全国实验外科专业刊物。设有“论坛”、“述评”、“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动物模型”、“简报”、“综述”等栏目。创刊28年来,本刊立足外科前沿,评论医学资讯,报道实验外科最新科技成果,内容新颖,信息量大,杂志被引频次与影响因子逐年增加,已成为我国中高级外科医师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903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213/R

邮发代号: 38-8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4

出版地区 湖北

出版地区 湖北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9030
  • 国内刊号:42-1213/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4年第1期文章
  • 基因芯片技术在胰腺癌研究中的应用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基因芯片技术在近20年逐渐发展起来.它具有高通量、敏感、快速、高效的特点,是研究肿瘤发生发展的强有力工具.传统的研究方法是通过分子生物学的手段克隆1个基因,然后再用生物化学、遗传学以及生理学的手段去研究它的功能,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然而,大多数生命现象并非由单个基因所致,恰恰相反,大多与复杂交错的多个基因有关.因此,传统的研究方法就很难胜任.随着近些年的发展......

    作者:林超;吴文川 刊期: 2014- 01

  • 上皮-间充质转化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上皮-间充质转化(EMT)是指上皮细胞在形态学上发生向间充质细胞表型的转变,并获得转移能力的过程.EMT不仅在多细胞生物胚胎发育[1]、炎症控制、修复损伤的过程中起作用[2],而且在肝、肺、肾等器官纤维化[3]、肿瘤侵袭与转移中也起着重要作用[4].众多的分子和生化机制参与了EMT的调节过程,现对涉及EMT调控过程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一、EMT概述EMT的概念早是在1982年提出的,Greenbu......

    作者:王浩;顾劲扬;丁义涛 刊期: 2014- 01

  • 内源性神经干细胞修复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脊髓损伤(SCI后相继经历原发性和继发性损伤,造成不同程度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坏死、凋亡,轴突断裂、脱髓鞘,影响脊髓功能[1].现就目前脊髓内源性神经干细胞(ENSCs)在SCI修复中的实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一、髓内ENSCs的分布与鉴定目前认为髓内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s)、室管膜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具有ENSCs特性[2].Bamabé-Heider等[3]在成年小鼠脊髓中央管和实质中均发现5-......

    作者:管晓菲;吴周睿;程黎明 刊期: 2014- 01

  • 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随着干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干细胞移植疗法为脊髓损伤(SCI)的治疗带来了希望.间充质干细胞(MSCs)作为干细胞研究领域中的一类重要细胞,其对于SCI治疗的作用同样受到广泛关注.Zuk等[1]于2001年从人体脂肪组织中发现了1种成纤维细胞样细胞群.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发现这些细胞为中胚层/间充质来源.随后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该类细胞在不同的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

    作者:任亦龙;程黎明 刊期: 2014- 01

  • 外显子测序技术在胰腺癌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西方国家,胰腺癌年发病率为10/10万,位于恶性疾病死因的第4位,在60余种恶性肿瘤中预后差[1].2012年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汇总并分析的2009年全国72个地区的发病及死亡分析显示:在我国,胰腺癌在全身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已上升到第7位,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第6位[2].发病率在男性为7.28/10万,死亡率达6.61/10万.男性发......

    作者:牛哲禹;廖泉;赵玉沛 刊期: 2014- 01

  • 兔小肝综合征动物模型的建立

    目的在对日本大耳兔肝脏进行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不同比例肝叶切除术的方法建立兔小肝综合征(SFSS)动物模型.方法对20只兔进行肝脏在体/离体解剖学和门静脉/肝静脉铸型标本观察,测定各肝叶质量并计算各肝叶质量百分比.将44只兔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假手术组(n=4);A组(n=10,切除“左中叶+右中叶”);B组(n=10,切除“左外叶+左中叶+右中叶”);C组(n=10,切除“尾状叶+左中叶+......

    作者:高则海;蔡强;喻智勇;刘巧云;马心逸 刊期: 2014- 01

  • 胰腺癌实验研究几个热点的现况与展望

    目前胰腺癌仍然是全球致命的癌症之一,然而近二十年来在胰腺癌的治疗方法上并没有取得真正的进展,因此胰腺癌仍然是21世纪人类大的挑战之一.由于胰腺癌缺乏早期诊断方法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加上胰腺癌进展迅速,导致该病具有很高的死亡率.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分子技术的重大进展,包括肿瘤干细胞的发现、微小RNA(miRNA,miR)的发现及功能的研究、复杂的小鼠体内模型的建立等,极大提高了人们对胰腺癌及其......

    作者:秦仁义 刊期: 2014- 01

  • 微小RNA-10b对人胰腺癌细胞RhoC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微小RNA(miR)-10b对人胰腺癌细胞AsPC-1细胞(以下简称AsPC-1)表达RhoC蛋白的影响.方法以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pPG-CMV-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miR-10b转染AsPC-1细胞株(分为正、反义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和荧光显微镜检测载体瞬时表达的效率,Matrigel实验评价不同组间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差异;West......

    作者:郑岩松;向春晖;石铮 刊期: 2014- 01

  • 微小RNA-135a对人胰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微小RNA-135a(miRNA-135a)对人胰腺癌细胞株Bxpc-3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噻唑蓝(MTT)实验检测5-氟尿嘧啶(5-Fu)对Bxpc-3细胞的抑制率,选择合适的5-Fu浓度进行后续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5-Fu作用后Bxpc-3细胞的凋亡率;实时定量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5Fu作用后Bxpc-3细胞miRNA-135a的含量变化.设计miRNA-135......

    作者:秦涛;付强;刘传江;胡明星;唐强;王玉柱;薛飞;张莉;张宏伟 刊期: 2014- 01

  • KRAB-相关蛋白1对胰腺癌细胞化疗耐药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KRAB-相关蛋白1(KAP-1)对胰腺癌Capan-2细胞株化疗耐药的影响.方法PCR扩增KAP-1序列,克隆至pGC-FU-3FLAG-IRES-Puromycin慢病毒表达载体;双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进行慢病毒包装并进行滴度检测.构建成功后感染人胰腺癌细胞株Capan-2细胞,48h后使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以及Westemblot法检测KAP-1的表达量及其......

    作者:詹磊;江建新;潘耀振;孙诚谊 刊期: 2014- 01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