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外科学类核心期刊,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两本会刊之一,以“探讨理论,更新知识,指导科研,服务临床”为办刊宗旨,其内容包括外科各个专业,是紧密结合临床实践的全国实验外科专业刊物。设有“论坛”、“述评”、“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动物模型”、“简报”、“综述”等栏目。创刊28年来,本刊立足外科前沿,评论医学资讯,报道实验外科最新科技成果,内容新颖,信息量大,杂志被引频次与影响因子逐年增加,已成为我国中高级外科医师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903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213/R
邮发代号: 38-8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4
出版地区 湖北
出版地区 湖北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9030
- 国内刊号:42-1213/R
- 出版周期:月刊
-
埃博拉病毒感染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研究进展与展望
埃博拉病毒(EBOV)以C型凝集素作为黏附分子,通过与整合素的结合激活整合素信号通路,刺激巨胞饮小体形成与病毒内化.巨胞饮小体在胞内运输途中从早期核内体募集Toll样受体(TLR)4并带进溶酶体.溶酶体中的组织蛋白酶B和L(CatB/L)剪切EBOV糖蛋白(GP),Toll样因子受体4(TLR4)作为EBOV的膜内复合受体,与剪切后的GP结合并使其发生构象变化,构象变化后的GP随之与Niemann......
作者:周淼;周晓明 刊期: 2016- 01
-
肿瘤放射治疗对共刺激分子影响的机制
共刺激分子作为T细胞激活的第二信号,在免疫应答中起着关键作用.共刺激分子分为正性共刺激分子和负性共刺激分子两类,两者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直接影响预后情况.经过放射治疗之后,正性共刺激分子和负性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均发生变化,导致肿瘤微环境改变.本文综述了几类常见的共刺激分子在肿瘤放射治疗之后的表达趋势,并寻找出肿瘤放疗协同肿瘤免疫治疗的新型治疗模式.......
作者:陈辰;裴红蕾 刊期: 2016- 01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在心血管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是细胞核内催化组蛋白去乙酰化的一类蛋白酶,参与染色体结构修饰和基因的表达调控.已被证实,HDAC参与部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在心血管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对HDAC在心血管系统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为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宋福军;关世奎;李天;闫小龙;蒋帅;杨阳 刊期: 2016- 01
-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在胰腺癌患者中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循环肿瘤细胞(CTCs)是一类可进入血液循环的肿瘤细胞,其与肿瘤的远处脏器转移关系密切.既往研究结果表明胰腺癌患者血液中可检测到CTCs,而且可能对胰腺癌的临床分期、评估预后及疗效监测有帮助.现对CTCs的检测方法及其在胰腺癌诊断、治疗及预后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晓光;陈飞;钟征翔 刊期: 2016- 01
-
促红细胞生成素动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具有分化为骨和软骨的能力,其治疗功能源于他们能分泌大量的生物活性分子,这些分子参与免疫调节、抗细胞凋亡、抗炎、促血管生成、细胞趋化、以及刺激组织再生等.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具有神经营养和神经保护的作用,不仅能有效动员BMSCs向脊髓损伤部位迁移,同时还可以促进其表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生长因子来加快运动神经功能的恢复.本文阐述EPO动员BMSC治疗脊髓损伤的作......
作者:郭卫春;李军;熊敏;余化龙;曾云;李娇娇 刊期: 2016- 01
-
小鼠颅脑创伤模型的构建及运动功能评估
目的应用电子控制性脑皮质撞击仪(eCCI)建立不同年龄段不同损伤程度小鼠颅脑创伤(TBI)模型,并评估其伤情及长期运动功能.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月龄和10月龄雄性C57BL/J6小鼠各70只分为假手术组(n=10)和实验组(轻、中、重度TBI组,n=20只).实验组应用eCCI仪,采用固定打击速度(4.5m/s)及停留时间(200ms)调整打击深度的参数设定方法进行模型制备.假手术组仅行去骨瓣......
作者:徐新;高伟伟;吕莉;程世奇;李飞;张建宁 刊期: 2016- 01
-
联合环孢素建立人乳腺癌小鼠移植新模型
目的利用环孢素构建免疫抑制小鼠,将人乳腺癌细胞接种于小鼠背部,建立一种新小鼠乳腺癌模型.方法40只雌性BALB/c小鼠,在注射细胞前3d,每只小鼠注射环孢素30mg/(kg·d),随机平均分成4组,按照注射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量多少分为对照组、低细胞量组、中细胞量组、高细胞量组.将人乳腺癌细胞接种于小鼠背部,观察小鼠成瘤时间、成瘤率、肿瘤PET-CT影像及病理学表现等.结果高细胞量组小......
作者:刘民锋;嵇健;郭昭泽;延艳;刘润奇;董建宇;郭婧昀;姚广裕;陈路嘉 刊期: 2016- 01
-
胰腺癌基础研究现状和展望
胰腺癌是一种发病隐匿、进展迅速、预后极差的消化道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在5%~7%之间.20年来,胰腺癌临床治疗效果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步.在临床方面无法取得突破的情况下,针对胰腺癌领域难点、热点问题,加强相关的基础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不断探索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的转化,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终攻克这一世界性难题.本文主要阐述近年来胰腺癌基础研究现状、进展以及展望,希望藉此梳理出胰腺癌新......
作者:袁达;郭俊超 刊期: 2016- 01
-
急性胰腺炎胰腺白细胞、血清白细胞介素-6、腹水胰淀粉酶变化的意义
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AP)胰腺组织白细胞、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腹水胰淀粉酶(AMS)的变化及意义.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对照组、AP3h组、AP6h组和AP12h组,并用扫描电镜检测胰腺组织白细胞的变化,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L-6的蛋白变化及腹水胰淀粉酶的动态变化.结果对照组胰腺组织可见少量白细胞[(2.00±0.71)个],细胞结构完整,此外还可见大量胶原纤维.A......
作者:孙亮;曾玉剑;罗华友;王昆华;李立 刊期: 2016- 01
-
高通量测序探讨胰腺炎加重肝损伤的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加重肝脏损伤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AP组和对照组(NC),采用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的方法建立AP模型,造模后6h经下腔静脉采血,检测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水平、胰腺水含量,同时收集肝脏组织,用于提取RNA.通过转录组测序(RNA-seq)的方法分析AP加重肝损害的相关基因和通路改变.结果AP组与NC组比,其血清淀粉酶[(8964.65±401.23)U/L]和脂肪......
作者:王谦;白槟;赵占伟;余鹏飞;郝一鸣;邱兆岩;郭敏;冯全新;刘朝旭 刊期: 2016- 01
动态资讯
- 1 内皮祖细胞复合膀胱无细胞基质的生物相容性
- 2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促进肝硬化大鼠肝脏蛋白质合成的机制
- 3 NK4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靶向治疗裸鼠肝癌
- 4 真皮多能干细胞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o-聚乙二醇-co-低聚乳酸)三元共聚酯的生物相容性
- 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人肝癌细胞系MHCC97-H增殖能力的影响
- 6 抑制鞘氨醇激酶-1/1-磷酸鞘氨醇信号通路减少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肺损伤
- 7 载银氧化锌涂层抗菌机制的研究进展
- 8 siRNA腺病毒载体对兔骨髓基质细胞成脂分化的干扰效应
- 9 重组腺病毒介导的人内皮抑素基因在SW1990细胞中的表达
- 10 脾肠联合移植对大鼠小肠移植免疫耐受的影响
- 11 4′,5,7-三羟基黄酮,芹菜配基对人乳腺癌细胞生长和侵袭潜力的影响
- 12 聚酰胺-氨纳米微粒介导5-氟尿嘧啶联合小RNA-21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的研究
- 13 骨髓源性肝干细胞定向分化及脾内移植研究
- 14 胞质-5'-核苷酸酶-Ⅱ基因与乳腺癌细胞对吉西他滨耐药的关系
- 15 高强度聚焦超声对淋巴管的生物学效应
- 16 肺癌肿瘤抑制物1和CD105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
- 17 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在下肢慢性静脉疾病曲张静脉壁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 18 连续性血液滤过对内毒素休克炎性介质的影响
- 19 汉族、维吾尔族肾癌血清差异蛋白的比较
- 20 猪节段性小肠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