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外科学类核心期刊,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两本会刊之一,以“探讨理论,更新知识,指导科研,服务临床”为办刊宗旨,其内容包括外科各个专业,是紧密结合临床实践的全国实验外科专业刊物。设有“论坛”、“述评”、“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动物模型”、“简报”、“综述”等栏目。创刊28年来,本刊立足外科前沿,评论医学资讯,报道实验外科最新科技成果,内容新颖,信息量大,杂志被引频次与影响因子逐年增加,已成为我国中高级外科医师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903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213/R

邮发代号: 38-8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4

出版地区 湖北

出版地区 湖北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9030
  • 国内刊号:42-1213/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6年第11期文章
  • 生物发光成像在细菌感染实验的研究

    感染性疾病是全球第二大死因,约四分之一的死亡人数与感染相关.作为常见的感染病原体,细菌的感染实验研究对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生物发光成像成为临床前研究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方法,能够连续无创观察同一活体动物各组织器官感染发生和发展的全部过程,避免动物之间个体差异的影响,同时大幅度减少实验动物使用量.本文对细菌生物发光成像原理、在细菌感染研究中的应用、存在不足和未来发展方向等简要阐述,旨在提高生物发光成像......

    作者:余宽宽;梁向党;孙赓;房卓群;王歆淏 刊期: 2016- 11

  • 表面标志影响成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

    成体间充质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为再生医学领域的组织修复提供了新的希望.但是,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的表达存在一定差异,这些表面标志影响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能力和分化方向.因此,研究成体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标志,选择表面标志的合理搭配,有利于促进组织的修复.......

    作者:范文帅;阎作勤 刊期: 2016- 11

  • 两种建立兔桡骨感染性骨缺损动物模型方法的比较

    目的比较兔桡骨感染性骨缺损模型两种制作方法的差异,为骨组织工程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用6月龄新西兰兔50只,分A0~A4组和B0~B4组,A组先行桡骨钻孔注入不同量[1×106~1×109菌落形成单位(CFU)]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制造骨感染,术后4周清创并制造1cm长度的骨缺损,B组先制作1cm长度的桡骨骨缺损,再注入不同量金黄色葡萄球菌,A0及B0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两组术后当日及其术后2、4、6......

    作者:朱彦丞;郑欣;王晓波;邱旭升;桂雪洋;郭遐;施鸿飞;陈一心 刊期: 2016- 11

  • 改良盲肠结扎穿孔术模型对生存率的影响

    目的对原有盲肠结扎穿孔术(CLP)模型进行改良,使其操作更简便,重复性和一致性更好.方法用小鼠盲肠分支血管位置作为盲肠结扎位置的标准,将CLP模型分为轻、中、重3组,对比观察不同严重程度组别小鼠生存率.增加液体复苏和广谱抗生素处理因素,观察对重度CLP模型生存率影响.结果对照组和轻度组72h生存率为100%,中度组72h生存率为70%,重度组40h生存率为0.复苏组和抗生素组的全部死亡时间分别为4......

    作者:唐玉彬;井丽君;苏楠;杜晓兰;陈林 刊期: 2016- 11

  • 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对人骨肉瘤细胞凋亡及黑色素瘤凋亡抑制蛋白和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凋亡及黑色素瘤凋亡抑制蛋白(Livin)和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培养人骨肉瘤MG-63细胞株,用50、100、200、400μmol/L的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分别作用于骨肉瘤MG-63细胞,在24、48、72h后,噻唑蓝(MTT)法测各组细胞存活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率.作......

    作者:王玉峰;黄涛;叶天宝;成硕;胡春吉;柴利鹏 刊期: 2016- 11

  • β-连环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在膝骨关节炎滑膜组织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不同病变程度骨关节炎(OA)患者滑膜组织中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的表达差异及相关性.方法收集68例OA患者和17例半月板或交叉韧带损伤的非OA患者的膝关节滑膜组织,根据关节镜下软骨Outerbridge分级标准将实验组分为轻度OA组和重度OA组.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和Westernblot检测β-catenin、......

    作者:魏国;梁杰;许维亚;胡爱心;严超 刊期: 2016- 11

  •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基因转染干细胞移植在兔股骨头坏死模型中的成骨基因表达

    目的观察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α(hCGRPα)转染骨髓间充质于细胞(BMSCs)联合自体骨移植在兔股骨头坏死(ONFH)模型中成骨基因的表达.方法采用液氮冷冻法成功制作出家兔股骨头坏死兔.将72只ONFH模型兔随机分为3组.hCGRPα基因转染BMSCs组(A组):将hCGRPα基因转染BMSCs移植于股骨头内;BMSCs组(B组):植入BMSCs;无关序列组(C组):植入干细胞为无关基因BMSCs......

    作者:王义生;王亚寒;李劲峰;王秀利;荆凯;李月白 刊期: 2016- 11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靶向移植和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治疗脊髓损伤.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靶向移植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联合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采用纽约大学(NYU)脊髓损伤模型打击器建立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6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BMSCs组、EPO组、BMSCs+EPO组.BMSCs组在在模型组基础上向脊髓损伤处注射10μl(5×106个)BMSCs;EPO组连续5d腹腔注射5IU/kgEPO;BM......

    作者:郑竑;张韬;林振恩;涂少臣;陈学生 刊期: 2016- 11

  • 电针对切口痛大鼠的镇痛效应和背根神经节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电针对切口痛大鼠的镇痛效应及背根神经节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及其相关信号通路下游效应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镇痛的神经机制.方法3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C组)、切口痛组(Ⅰ组)、电针组(EA组).除C组外,其余两组行切口痛模型造模.各组大鼠于术前1h、术后6、24、48h,测定机械缩足反射阈(MWT)值.Westernblot法检......

    作者:王鑫;朱忠强;王珂;冯煜 刊期: 2016- 11

  • 新型可缓释万古霉素脱蛋白松质骨支架的研究

    目的制备新型的缓释万古霉素脱蛋白松质骨支架并研究其性能.方法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将载万古霉素的纳米纤维膜贴附于牛脱蛋白松质骨支架表面.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处理前后骨支架的表面特征、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载药支架的万古霉素释放速率、抑菌实验观察载药支架的体外抗菌效率,支架与兔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观察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载万古霉素纳米纤维膜紧密贴附于脱蛋白松质骨支架表面,纤维直径约100~1200nm,表面孔径大......

    作者:高建廷;黄国锋;刘国浚;任磊;陈长青;丁真奇 刊期: 2016- 11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