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外科学类核心期刊,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两本会刊之一,以“探讨理论,更新知识,指导科研,服务临床”为办刊宗旨,其内容包括外科各个专业,是紧密结合临床实践的全国实验外科专业刊物。设有“论坛”、“述评”、“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动物模型”、“简报”、“综述”等栏目。创刊28年来,本刊立足外科前沿,评论医学资讯,报道实验外科最新科技成果,内容新颖,信息量大,杂志被引频次与影响因子逐年增加,已成为我国中高级外科医师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903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213/R
邮发代号: 38-8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4
出版地区 湖北
出版地区 湖北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9030
- 国内刊号:42-1213/R
- 出版周期:月刊
-
微小RNA-126过表达对乳腺癌细胞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miR)-126过表达对乳腺癌细胞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miR-126的模拟物(minics)转染入MCF-7和MDA-MB-231细胞,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检测miR-126的表达变化;运用Transwell实验检测转染后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miR-126的潜在靶基因,然后,使miR-126的过度表达和通过......
作者:王承正;袁鹏;杨晗昭;孙恒 刊期: 2016- 07
-
串联飞行时间质谱分析人良性胆管瘢痕成纤维细胞差异蛋白表达
目的探讨人良性胆管瘢痕成纤维细胞蛋白表达差异.方法收集15例良性胆管狭窄患者的胆管瘢痕,用10例正常人胆管作为对照,进行体外组织培养,提取两种细胞总蛋白,通过双向凝胶电泳,图像分析,获得差异表达蛋白点.结果组织培养5d后可见梭形细胞移出、贴壁,14d细胞连接成片,传代后生长良好,电镜可见微丝,免疫荧光检测该细胞有Vimentin表达.检测出人良性胆管瘢痕成纤维细胞差异蛋白28种,上调蛋白9种,下调......
作者:方钱;蔡秀军;王卫军;梁霄;俞图南;方益锋 刊期: 2016- 07
-
黏着斑激酶相关非激酶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黏着斑激酶相关非激酶(FRNK)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对下游黏着斑激酶(FA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转导通路、Ⅰ型胶原α1链(COL1A1)和Ⅲ型胶原α1链(COL3A1)表达的影响.方法于体外培养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的成纤维细胞,Westernblot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正常皮肤和瘢痕疙瘩中FRNK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在脂质体介导下用含F......
作者:王朝阳;吴文艺;朱世泽;杨维群;蔡玉梅;潘明孟;周仙颖;林新恭 刊期: 2016- 07
-
抑制蛋白激酶C/核因子-κB对成年大鼠视神经再生的影响
目的观察抑制蛋白激酶C(PKC)/核因子-κB(NF-κB)对成年大鼠视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将46只成年雌性SD大鼠(体重200~230g)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组(n=4)、对照组(n=9)、二甲基亚砜(DMSO)组(n=9)、G66976(PKC抑制剂)组(n=9)、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NF-κB抑制剂)组(n=5)、磷酸盐缓冲液(PBS)组(n=5)、G(o)6976+PDTC......
作者:徐召溪;胡军民;徐国政;马廉亭 刊期: 2016- 07
-
异氟烷麻醉后老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改变与脑海马CA1区谷氨酸受体变化的关系
目的观察异氟烷麻醉后老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模型中海马CA1区谷氨酸受体的动态变化,以探讨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可能机制.方法将73只老年大鼠(≥18月龄)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10,不接受迷宫训练,吸入空气但不接受异氟烷麻醉),空气吸入组(n=15,接受迷宫训练,吸入空气但不接受麻醉)以及异氟烷麻醉组(n=48,接受迷宫训练和异氟烷麻醉).应用Morris水迷宫测试接受异氟烷麻醉的......
作者:曲向东;徐诚实;曲智俊;周海滨;张丽娜 刊期: 2016- 07
-
丁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对急性高血脂小鼠模型血脂的影响
目的观察丁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对急性高血脂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泰洛沙泊(400mg/kg)的方法建立小鼠急性高血脂模型,并通过灌胃给药的方式给予辛伐他汀(10mg/kg)、丁酰胆碱酯酶特异性抑制剂四异丙基焦磷酸亚胺(ISO-OMPA)(1mg/kg)和非特异性抑制剂新斯的明(0.5mg/kg),分别分析丁酰胆碱酯酶被抑制的程度以及小鼠血浆中血脂的变化.结果新斯的明对丁酰胆碱酯酶的体外抑......
作者:朱龙;许航;叶燕锐;谭文 刊期: 2016- 07
-
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防粘连膜的生物相容性
目的探讨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复合防粘连膜的生物相容性.方法本研究依据GB/T16886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规定的细胞毒性实验、急性全身毒性实验、皮内刺激实验和植入实验方法评价复合膜的生物相容性.结果(1)细胞毒性实验:不同比例(100%、50%、25%、10%)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复合膜浸提液的平均细胞相对增殖率分别为88.7%、91.5%、95.2%和96.8%,达到国颁标准对生物材料细胞......
作者:胡畅;吴清玉;郭宝华;戴泽辉;李雷;阮英茆 刊期: 2016- 07
-
Notch-1和微小RNA-200家族在胰腺癌上皮-间充质转化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Notch-1和微小RNA(miRNA,miR)-200家族在吉西他滨(Gem)诱导的人胰腺癌PANC-1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PANC-1细胞并诱导细胞EMT,Westernblot实验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Notch-1、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相关转录因子及miR-200家族成员的表达;Tr......
作者:李艳霞;廖艳;丁峰;沈磊;于红刚 刊期: 2016- 07
-
DNA损伤结合蛋白2抑制肝门部胆管癌上皮-间充质转化及转移的作用
目的观察DNA损伤结合蛋白2(DDB2)在肝门部胆管癌上皮-间充质转化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构建DDB2干扰质粒和高表达质粒,经反转录病毒稳定转染肝门部胆管癌细胞株QBC939细胞,建立DDB2沉默及高表达稳定转染细胞株.通过Westernblot检测上皮-间充质转化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变化;经划痕实验及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QBC......
作者:胡明星;付强;王玉柱;秦涛 刊期: 2016- 07
-
肝素外用对大鼠深Ⅱ°创面进行性加深及愈合的影响
目的观察肝素外用对深Ⅱ°创面进行性加深及愈合的影响.方法48只Wistar大鼠,自动恒温电烫仪75℃烫伤10s,形成深Ⅱ°创面.随机分为肝素组(H组)及生理盐水组(Y组),每组18只每个时相点6只大鼠活杀用于伤后24、48、72h3个时相点创面的组织损伤评分及创面周缘组织的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含量测定;每组6只大鼠不活杀,观察创面愈合进程.H组为2500IU/ml普通肝素钠溶液......
作者:龙忠恒;赵超莉;张祥明;王晖;徐培;谢卫国 刊期: 2016- 07
动态资讯
- 1 前列腺干细胞抗原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前列腺癌风险的关系
- 2 猪富血小板血浆冻干粉细胞因子释放的研究
- 3 转移性人肝癌裸小鼠原位种植合并肝动脉结扎模型的建立
- 4 肿瘤靶向性细胞穿膜肽介导小分子干扰RNA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 5 空通气孔同源框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 6 人微管蛋白辅助因子A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鉴定及对肾癌细胞株786-0增殖的影响
- 7 离体猪心冠状动脉内皮在机械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术后不同保存方法下的改变
- 8 表达谱芯片筛选粥样硬化性腹主动脉瘤的差异表达基因
- 9 大鼠肾冷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
- 10 携带前强啡肽基因重组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 11 应用3D打印技术个体化治疗复杂颅颈交界畸形
- 12 缺血性脑损伤急性期Notch1活性变化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 13 胶质瘤细胞中异柠檬酸脱氢酶1基因突变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及作用机制
- 14 炎性因子与脂肪因子在腰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表达及其作用
- 15 RASSF1A基因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转录表达及其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研究
- 16 比较ω-3和ω-6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对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肠外营养疗效比较
- 17 性别决定基因相关HMG盒基因4和细胞核增殖抗原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18 肺癌组织中p16基因mRNA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19 乳腺癌生物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与展望
- 20 棘突间动态内固定装置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