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外科学类核心期刊,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两本会刊之一,以“探讨理论,更新知识,指导科研,服务临床”为办刊宗旨,其内容包括外科各个专业,是紧密结合临床实践的全国实验外科专业刊物。设有“论坛”、“述评”、“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动物模型”、“简报”、“综述”等栏目。创刊28年来,本刊立足外科前沿,评论医学资讯,报道实验外科最新科技成果,内容新颖,信息量大,杂志被引频次与影响因子逐年增加,已成为我国中高级外科医师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                

首页>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9030
  • 国内刊号:42-1213/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3年第07期

瘢痕疙瘩发病机制及外科治疗进展

杨宏凤;高鸽;孙然;丛宪玲

关键词:
摘要:瘢痕疙瘩,又称为结缔组织增生症,是一种皮肤损伤后的病理性瘢痕愈合,易进行性增长,逐渐侵蚀正常组织.瘢痕疙瘩的侵袭性生长和永生性类似于肿瘤,常以成纤维细胞的大量增殖和胶原大量合成为特征[1],表现为局部皮肤纤维组织增生,并蔓延至伤口外.病程进展缓慢,无自愈倾向.瘢痕疙瘩不但影响美观,而且会频繁地引起瘙痒和疼痛[2].由于其发病机制不明,故切除后极易复发[3].目前的治疗方法很多,主要有手术、局部注射、放射线照射、激光治疗及加压治疗等[4].单一方法治疗效果不理想,复发率较高[5],目前国内外主张多种治疗方法联合应用,效果均优于单一疗法[6].现介绍瘢痕疙瘩发病机制及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