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外科学类核心期刊,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两本会刊之一,以“探讨理论,更新知识,指导科研,服务临床”为办刊宗旨,其内容包括外科各个专业,是紧密结合临床实践的全国实验外科专业刊物。设有“论坛”、“述评”、“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动物模型”、“简报”、“综述”等栏目。创刊28年来,本刊立足外科前沿,评论医学资讯,报道实验外科最新科技成果,内容新颖,信息量大,杂志被引频次与影响因子逐年增加,已成为我国中高级外科医师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903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213/R
邮发代号: 38-8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4
出版地区 湖北
出版地区 湖北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9030
- 国内刊号:42-1213/R
- 出版周期:月刊
-
一种提高犬胰岛体外培养质量的方法
目的研究提高犬胰岛体外培养质量的方法.方法将犬胰岛分别进行普通培养(A组)、常温(37℃)微重力培养(B组)和低温(26℃)微重力培养(C组),分别培养3、7、14和21d,并检测各组胰岛培养后收获率、存活率和功能.结果不同方法培养21d后,B组和C组平均胰岛收获率为(66.2±4.1)%和(81.3±4.8)%高于A组的胰岛收获率(50.5±2.9)%,P<0.05.A组胰岛存活率降至(27.7......
作者:邢军;许评;周毅;陈艳波;李爱东;宋纯;宋春芳 刊期: 2006- 04
-
苯肾上腺素对体外培养人前列腺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作用
目的探讨苯肾上腺素(PE)对体外培养人前列腺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作用.方法将原代培养得到的3~5代人前列腺平滑肌细胞随机分组,各组加入浓度为0.1μmol/L~100μmol/L的PE和/或10μmol/Lα1受体阻滞剂酚妥拉明(Ph),以噻唑蓝(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原位凋亡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PE浓度大于1μmol/L时对前列腺平滑肌细胞有诱导增殖和抗凋亡作用(P均<0......
作者:谢克基;邓向荣;汤平;姜少军;李涛;曾健文 刊期: 2006- 04
-
颅内动脉瘤新型液态栓塞剂体外模型栓塞研究
目的自行制备了一种用于颅内动脉瘤栓塞的天然来源的液体材料,研究其结构与体外模型栓塞的效果.方法从天然植物白芨块茎分离纯化出一种多糖,以其为主要成分(体积分数70%)制备液体栓塞材料,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其结构,并进行了静态、动态(300ml/min流速)、DSA监视等情况下的20例体外模型栓塞实验.结果纯化白芨多糖含甘露糖与葡萄糖(糖残基比值:2.1~2.5:1)制备所得液体栓塞材料,S......
作者:孙剑涛;王春明;张峻峰 刊期: 2006- 04
-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MMP2 mRNA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 mRNA在人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MMP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mRNA表达与膀胱肿瘤恶性程度和侵袭性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3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及5例正常膀胱组织MMP9、MMP2、TIMP2mRNA的表达.结果MMP9、MMP2mRNA随着肿瘤分级分期的增高,表达明显增强[(-x)值(MMP9)G1:1.21......
作者:杨锦建;张秋红;贾占奎;周四维 刊期: 2006- 04
-
糖尿病大鼠骨折愈合过程中骨钙素的变化
目的测定糖尿病大鼠骨折后血清骨钙素(OC)水平来观察骨痂中成骨细胞转化能力.方法Wistar雄性大鼠40只,实验组(A组)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破坏胰岛细胞诱导为糖尿病大鼠,B组为对照组.两组大鼠均折断右胫腓骨,然后复位外固定.伤后第1、2、4、6周拍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测血清骨钙素;光镜下观察骨痂内成骨细胞数量.结果伤后1、2、4、6周,A组X线片上骨痂生成量均较少,成骨细胞数量明显少于B组;......
作者:唐立群;宫明智;刘中浩;司海朋;邢德国;赵敬杰 刊期: 2006- 04
-
兔脊髓空洞前状态蛋白激酶C对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调控作用
目的探讨PKC在脊髓空洞前状态中活性变化及其对AQP4调控作用.方法用新西兰兔56只制作模型,术后1、3、7、14、21d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AQP4表达变化、应用底物磷酸化法测定胞膜、胞浆PKC活性.结果Kaolin组动物AQP4于术后3d开始减弱(IA320.5±44.2),7~14d达到低水平(IA258.7±26.5),到21d时有所回升(IA321.5±46.1);胞膜PKC活性术后1......
作者:孙国柱;张庆俊;王浩;张更申 刊期: 2006- 04
-
β-catenin和Cyclin D1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甲状腺正常组织和分化型甲状腺癌(DTC)中β-catenin和CyclinD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SP法)检测10例腺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和57例DTC标本中β-catenin和CyclinD1的表达.结果β-catenin在甲状腺正常组织中均为正常表达,CyclinD1均呈阴性.DTC中β-catenin和CydlinD1的异常表达率分......
作者:卢秀波;张静;安兆峰;殷德涛;王庆兆 刊期: 2006- 04
-
杂色曲霉素对人食管鳞状上皮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I分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杂色曲霉素(ST)对体外培养的人原代食管鳞状上皮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Ⅰ(HLA-Ⅰ)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从手术切除的正常食管组织分离食管黏膜鳞状上皮,立即进行人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以不同浓度ST(2、1、0.5、0.25、0.125mg/L)处理24h.采用免疫细胞化学(IHC)和流式细胞分析(FCM)方法分析ST对体外培养的人食管上皮细胞HLA-Ⅰ表达的影响.结果IHC和FCM结果......
作者:佟盼琢;张祥宏;严霞;王俊灵;张国建 刊期: 2006- 04
-
雷帕霉素对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建立人肝癌裸鼠肝原位移植瘤模型3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FK506组、雷帕霉素常规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用药两周后观察肿瘤体积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对照组、FK506组、雷帕霉素常规剂量组、高剂量组平均肿瘤体积分别为:(310.15±40.16)、(60......
作者:张翔;张伟杰;李开艳;陈必成;郭晖;汤高枫 刊期: 2006- 04
-
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在人骨肉瘤细胞的表达与转移侵袭的关系
目的比较肿瘤转移相关基因(MTA1)在人骨肉瘤细胞高低转移株的表达水平,探讨MTA1表达水平与骨肉瘤细胞转移潜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G-63骨肉瘤细胞高低转移株MTA1的表达情况,用Boyden小室体外侵袭实验检测两株MG-63细胞的体外侵袭力;用脂质体介导的MTA1基因转染MG-63低转移株细胞,通过RT-PCR检测MTA1的表达;Boyden小室体......
作者:易成腊;李新志;徐卫国;陈安民 刊期: 2006- 04
动态资讯
- 1 ω-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胃癌术后患者热休克蛋白70及免疫状态的影响
- 2 谷胱甘肽S-转移酶P1对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 3 双调控溶瘤腺病毒治疗肝癌的研究
- 4 膜联蛋白A3在骨肉瘤细胞株HOS中的表达及意义
- 5 骨形态发生蛋白-2修饰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羟基乙酸工程骨的研究
- 6 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二尖瓣置换术对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
- 7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人胚肌腱细胞增殖和胶原及内源性Smads基因表达的影响
- 8 应用基因芯片筛选前列腺癌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
- 9 男性支原体感染与精子形态的研究
- 10 鞘内注射亚甲蓝对福马林致痛大鼠的镇痛作用
- 11 纤维蛋白凝胶的包埋对大孔支架上人真皮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 12 胚胎脊髓不同移植方法对大鼠损伤脊髓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的影响
- 13 KDR启动子驱动的双自杀基因对实体瘤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的靶向杀伤作用
- 14 体质量指数、全身免疫-炎症指数与Luminal型乳腺癌内分泌耐药的关系
- 15 硫化氢减轻大鼠脂肪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
- 16 外科临床研究的医学伦理学问题
- 17 工程化肝组织肝表面片状植入新方法
- 18 骨关节炎软骨退变与Krüppel样因子-5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关系
- 19 表皮生长因子诱导人膀胱癌细胞环氧化酶-2基因的表达
- 20 乳腺癌特异性基因1、雌激素受体及PS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